秋日禹城瓜果香

种植户笑着展示成熟的“2K小吊瓜”

吴德宝修剪葡萄枝

村民在大棚里采摘小番茄

果农在果园里采摘秋月梨

赵传山检查秋月梨生长情况

装箱打包好的水果即将发货

电商主播直播带货农产品

汇德家庭农场的葡萄大棚

□文/图本报记者孙芷琪姜伟本报通讯员李建民杨帆周志娟

秋意渐浓,禹城大地处处铺展着丰收的画卷。9月28日,记者走进梁家镇汇德家庭农场的葡萄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下,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们俯身穿梭,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串葡萄,仔细分拣、包装、装箱。

“农场一共有8个大棚,葡萄种植面积达45亩,亩产量稳定在1000公斤到1250公斤,算下来亩均收益超3万元。”农场负责人吴德宝介绍。自2015年成立以来,汇德家庭农场不断引进和改良品种,现已有阳光玫瑰、巨峰、蜜光、夏黑、蓝宝石等14个优质葡萄品种,上市周期从6月中旬持续到11月底。

尽管这里的葡萄每公斤售价在32元至52元,是普通葡萄的3到5倍,但吴德宝从不愁销路。依托稳定的口感和出众的品质,农场大部分葡萄通过订单模式销往济南、北京等地。

谈及种植秘诀,吴德宝语气中透着自豪:“我们主打无公害种植,从育苗到挂果都坚持精细化管理。”农场全程施用发酵有机肥,不催熟、不打蜡,让每颗葡萄“顺时而熟”。凭借零农残和稳定质量,农场葡萄于2017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8年又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了市场上的“放心果”,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

农场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吸纳7名村民就近务工。在此工作已有7年的村民应桂芳说:“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兼顾家庭,很满足。”

同样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还有辛店镇沙河辛村的种植户张春明。走进张春明的种植大棚,翠绿的瓜藤间挂满了圆润的小吊瓜,每个瓜身上都贴着一张醒目的红色卡片。“这是小吊瓜的‘生日卡’,上面写着授粉日期。”张春明解释,小吊瓜从授粉到成熟需35到40天,贴标签能精准掌握采摘时间,确保每颗瓜都在风味最佳时上市。

他随手摘下一颗成熟的西瓜,轻轻一掰,薄脆的瓜皮应声而开,露出红粉相间的饱满瓜瓤。“这是‘2k小吊瓜’品种,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张春明说,过去他主要种植沙河辛陆地瓜,上市期仅持续到8月中旬。今年引进大棚小吊瓜后,产瓜期可延长至国庆之后,显著提升了种植收益。

“起初是我们主动找客户,现在客户主动上门订购,销路完全不用愁。”张春明说。“2k小吊瓜”单果重量在1至2.5公斤之间,因其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今年,他种植的大棚小吊瓜,亩产量近4000公斤,主要销往平原、禹城等周边超市,按当前市场价每公斤4.4元至5元计算,预计每亩收入可达1.7万元。

9月28日,来自济南的游客李春文正带着孩子穿梭在梨树林间,手里拎着装满秋月梨的果篮:“趁周末带孩子体验田园采摘乐趣,没想到这儿的梨这么甜,口感特别好!”

这座采摘园建于2017年,占地60多亩,以梨、桃种植为主,还搭配种植了山楂、杏树等果树,形成了四季有果的采摘模式。其中,秋月梨和黄晶梨是主打品种,亩产量约2000公斤,亩均收益近2万元,上市期从7月初持续到10月底。

“像咱这秋月梨,皮薄、核小、肉脆,含糖量在14%到18%之间,一口咬下去全是汁水。”果园负责人赵传山拿起一个秋月梨介绍。为保证果实品质,果园从不用化学肥料,全部施用黄豆发酵制成的有机肥;同时采用套袋管理,既有效减少病虫害侵扰,又能让果面更光洁、果肉更细腻。

眼下,秋月梨正值丰产期,每公斤市场价在6元至8元。正是凭借优良品质和口碑积累,采摘园的水果不仅吸引了大量批发商上门采购,还成了周边游客休闲采摘的热门地,“丰收季里,每天都有不少家庭来这里体验采摘,果园人气也越来越旺。”赵传山笑着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