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新改扩建三个便民市场

原标题:天衢新区新改扩建三个便民市场——菜市场“变形记”

八里庄菜市场摊主摆放蔬菜。记者路龙帅摄

□本报记者刘潇 本报通讯员韩哲 盖文征

11月22日清晨7点,八里庄便民市场已是一片繁忙。蔬菜摊主李丹利落地码齐最后一捆青菜,抬头笑道:“现在摊位移进室内,再也不用看天做生意了。”在她身后,整洁的环岛摊位依次排开,果蔬肉禽分类明晰,买菜居民穿行其间,喧嚣中不失秩序。

这场发生在天衢新区的菜市场“变形记”,正成为德州推进民生实事落实的缩影。今年以来,全区对辖区内多个便民市场实施升级改造,让传统菜市场焕发新生。

在郭家庵便民市场,管理员张树军还记得改造前的模样:“以前是典型的马路市场,摊贩占道经营,电动车都难通过。”如今,这里100多个规范摊位取代了流动摊点,60个停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题,专职保洁人员时刻维护着环境卫生。

变化不止于此。今年9月底,崇德四大道与三八东路交叉口,一处占地62.5亩的袁桥便民市场正式开业。这个集智慧菜市场、便民服务、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辐射周边多个小区。

“我们要打造的是真正的一站式生活圈。”市场招商经理姜莱穿行在72个环岛摊位间介绍,这里不仅供应生鲜食材,还引入品牌快餐、自助洗车等多元业态。目前80余家商户已开业,其余商铺正在紧张装修。

小小菜市场,一头牵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系着商户的“钱袋子”。在天衢新区综合执法部部长马金东看来,改造提升不仅要改善购物环境,更要打通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保留传统市场的烟火气,同时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这成为天衢新区市场改造的平衡之道。

在袁桥便民市场,4个出入口方便居民就近购物,300个地上停车位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内部49间沿街商铺和43间内部商铺分区管理,既保证业态多元,又确保食品安全。郭家庵便民市场则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聘用专职管理人员和保洁队伍,让改造成果得以持续。

截至目前,天衢新区已完成新建、改建、扩建3个便民市场。这些散布在社区间的市场,正以全新面貌融入市民生活,在升腾的烟火气中,书写着城市更新的生动答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