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乐
11月1日,德州动植物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30多名来自陵城区临齐街道西街社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与动物近距离接触,大家热情高涨,一路欢声笑语。“郑姨您看,黑熊在转圈”“郑姨,这些猴子可真有意思”……
他们口中的郑姨,名叫郑春菊,是西街社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同样身有残疾。多年来,她克服自身不便,用心照料着社区的每一位残疾人,于近日获评2025年度“德州好人”。“作为一名残疾人,我更能理解他们的所盼、所需,我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温暖他们。”她说。
49岁的郑春菊是陵城区郑家寨镇三肖村人。2013年,一场车祸让她失去右臂,左臂神经受损,肢体运动、感觉等功能出现障碍。昏迷6天醒来后,看到空荡荡的袖管,她陷入无尽的痛苦。“那段时间真的想过放弃,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郑春菊回忆,但看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她咬牙直面困难。
出院以后,她不断训练受伤的左手,穿衣、写字、做饭……家人成了她坚实的后盾,丈夫无微不至地照顾,耐心陪伴她康复治疗,儿子包揽了家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希望。”她说。
命运似乎总爱考验坚强的人。2014年,丈夫被确诊为尿毒症。此后7年,郑春菊每周3次推着轮椅上的丈夫到医院做透析。治疗的花费较大,郑春菊坚持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她卖过衣服,干过电话销售。“无论多么难,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她说。
事与愿违。2021年,丈夫去世,郑春菊的世界骤然黯淡,她时常睹物思人难过得大哭。“爸爸不在了,你还有我。我做你的依靠。”此时儿子已经工作,他一直安慰母亲,带她出去旅行,时常陪伴在侧。渐渐地,郑春菊从痛苦中走了出来:“我不能让孩子担心,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2022年郑春菊的人生迎来转折。看到陵城区残疾人公益岗的招聘信息,她立刻报了名,于当年5月入职临齐街道西街社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这座集康复、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于一体的特殊家园,从此成为她的第二个家。
自己本就是一名残疾人,还要照顾服务这么多残疾人,有人担心郑春菊能否胜任这项工作,但她说:“只要像对待家人、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一定没错。”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郑春菊熟知每位残疾人的脾气性格,记得住他们的生日、喜欢吃的食物和家庭住址。自闭症少年新新初来时蜷缩在角落,郑春菊每天陪他做手工、画画,用3个月的耐心陪伴换来第一声“郑姨”;唐氏综合征女孩敏敏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在她的温柔鼓励下,交到了朋友、还能登台演出。
为了让残疾人有合适的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她到处收集信息,不顾身体不便,跑遍了陵城区的大小工厂、作坊,只为寻找好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如今仿真花制作、手工包装等6个项目落地“如康家园”,帮助20余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在扶残助残活动中,郑春菊走访辖区所有残疾人家庭,为20余户重度残障家庭争取居家托养服务。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形成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她就像一团火,走到哪里温暖到哪里。”社区居民李桂兰这样评价。
凭借突出贡献,郑春菊先后荣获“2022年度优秀城镇公益岗先进个人”、2023年“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一等奖、2024年度德州市“最美公岗”称号。面对鲜花与掌声,郑春菊始终保持谦逊。“在残疾人伙伴们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能够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我也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她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会陪着他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