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钥匙”打开老旧小区管理困局 ——德城区金谷园小区物管新模式探析

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物业费缴存情况。记者石秀秀摄

居民在干净整洁的小区健身

□本报记者王秀青

“没人管”“管不好”,部分老旧小区因设施老化、管理成本高、物业费标准低,处于无物业服务或管理质量低的状态。

今年,德城区新湖街道在金谷园小区启动“信托+尚德”物业管理试点,探索新的基层治理路径,引发广泛关注。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运行成效如何?相比传统物业,这种模式核心优势在哪里?能否成为解决居民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业主与物业矛盾纠纷的“一剂良药”?记者进行了调查。

先试后买赢得居民认可

车位整齐划一,车辆进出有序;道路两边,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工人正在清扫路面……9月11日,走进金谷园小区,给人的感觉干净整洁、温馨祥和。

“固定好了,可以起飞!”在18号楼楼顶,随着工人一声令下,无人机缓缓升空,将拆除的废弃太阳能热水器调运到楼前指定地点。“这物业行,能给业主解决问题。”居民邢楠点赞,楼顶上的废弃太阳能热水器存在安全隐患,物业统一拆除,先后有108户报名,这拆的是最后一台。

新湖街道丰华社区党委书记高琪琦介绍,金谷园小区建于2003年,住宅887套、公寓84套、门市160套。随着小区设施老化、管理成本升高,再加上租住居民增多、购买服务意识不强,物业常年亏损。2024年底,原有物业公司退出小区服务。为避免无人管理,社区与业委会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议事会、上门等方式,了解居民意见。新湖街道党工委提出尝试“信托+尚德”物业服务新模式。1月3日,经业主代表大会投票,在6家参选公司中,确定了绿华服务德州公司进驻试运营。

“整治环境,清理卫生死角、更新照明设施、设立公众号;美化环境,开展‘幸福花田,同心共植’行动,鼓励业主认领花田、参与绿化,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商讨制定小区物管办法、停车管理办法,业主大会表决后公示、备案……”自物业试运营开始,每项服务,事无巨细,业委会副主任吴宝昌都记录在册,“3月30日,在全体业主大会上,我们正式与绿华服务签约。”

“我们实行先试后买,3个月的全心服务,得到居民认可。”物业经理唐振鹏介绍,自4月22日发出收费通知,物业费收取率以前不足30%,截至8月底,877户已缴费,接近80%。他指着墙上的物业费公示栏,这些贴大拇指的,已全额缴齐;贴小红心的,缴了半年费用。

透明、公平是关键

在金谷园居民服务中心楼前,公示栏十分醒目。左边板块分别详细介绍了“信托+尚德”物业模式、服务标准:

“信托”主要指商业模式上的嬗变。把物业公司和小区业主的合同债权债务关系变为信义委托关系,以收定支,设立单独账户。将物业费和小区公共收益作为全体业主共有物业维护信托基金,属于全体业主共有,通过合同约定物业费的筹集与使用、物业企业管理酬金计提标准、服务标准等重大事项。

“尚德”主要指治理模式上的改革。通过“三公开”,即收入公开、支出公开、重大事项公开,重塑居民的信任;在小区事务上,改变原来物业企业单打独斗局面,改成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共同商议决定小区重大事务。

公示栏右侧板块,公示了物业收支清单:收入物业运行维护费43050.84元,支出物资采购费1290元、电费1411.49元、员工工资41812.95元……小区8月份收支明细表从物业费、停车费、公共区域收益,到物业人员工资、办公费、清洁费、水电费、佣金等,一目了然。

“与传统物业相比,‘信托+尚德’物业模式更透明、公平。”新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董良菲认为,信托制物业和传统物业服务模式就像玻璃杯和陶瓷杯。传统的包干制物业就像陶瓷杯,物业费收支不透明,容易产生矛盾;而信托制物业重构了物业费权属关系,将物业费以及停车费、电梯广告收入等小区公共收益设为属于全体业主的共有基金,物业公司按照约定比例提取酬金,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小区服务。“金谷园小区约定物业酬金管理费是8%,居民反馈效果理想。”绿华服务总经理陈令奕介绍。

共建共管的有益尝试

“信托制物业模式,是基层治理共建共管的有益尝试。”德城区城乡建设局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冯金才认为,这种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支撑。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形成了职责明晰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社区党组织是“监察人”,从物业服务管理的“局外人”变为监督物业公司的“当事人”;物业公司是执行者,是为业主服务的“管家”;全体业主是委托者,也是监管人。这改变了过去物业费属于物业公司营收,且物业公司完全说了算的状况,如今小区里的事情业主自己说了算。

“信托制物业并非我市首创。”德州学院教授刘文霞介绍,为解决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矛盾纠纷,早在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就开始研究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如今当地采用这种模式的小区数量不少。此外,济南、武汉、合肥等地也已试点、推广。“采用信托制,一定要做好落地文章。从金谷园的运行看,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让居民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人人所有、人人负责’的理念渐入人心;二是让资金流向、服务标准、决策过程等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大家面前,重新构建起业主与物业之间的信任纽带。”刘文霞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