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扩优提质 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
乐陵市实验小学通过软硬件双提升,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贾荣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扩优提质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配置、育人方式变革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动全市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全面升级。
办学条件再升级 55人以上大班额动态清零
今年9月,市民赵倩的孩子要读一年级了,她早早准备好报名材料,还带着孩子去即将就读的天衢新区康博小学润德校区看了几次。
赵倩家住天衢新区舜和慢城小区,按原片区划分,孩子要去沙王小学就读,上下学不仅要穿过车流量较大的新河路,离家也较远。“去年,康博小学润德校区建在了‘家门口’,5分钟就能走到,而且学校硬件、师资都很好,孩子可以就近在这里上学了。”对于新学校,赵倩十分满意。
“康博小学位于澳德乐-康博商圈,这几年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原有学位近乎饱和。”天衢新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教体办公室主任殷洪华介绍,综合考量人口分布、教育资源需求、周边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最终决定在十二里庄路新建一所小学。去年9月,康博小学润德
校区建成投用,设置了36个班、1620个学位,可满足周边10个小区居民就近入学需求。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要是建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就近享受优质教育。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各县市区紧跟城市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盘活做优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开办优质学校分部、老校区改扩建等方式,积极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8月3日,陵城区第一中学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今年2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桩基施工,正在进行基槽开挖。
陵城区第一中学原设计办学能力为108个教学班,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实际班级已达120个,在校生超6000人。“去年,区里规划对一中进行扩建,新建1栋教学楼和1栋宿舍楼。预计明年9月1日前建成投用,可增加学位2000个。”陵城区教体局建设办主任张祖鹏说。
2022年以来,我市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2所,新增学位11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59.96%、95%,中小学55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
强镇筑基促发展 乡村学校实力实现双提升
乡村学校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突破口。我市先后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乡村办学条件提升攻坚工程等乡村教育振兴系列工程,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提升。
8月4日,走进德城区黄河涯镇中心小学,教室宽敞明亮,功能室设施完善,星级食堂、宿舍等一应俱全。“这两年,我们为教室配备了智慧黑板和护眼灯,学校拥有与城里学校同样宽敞的操场,设施齐全的音乐教室以及种类丰富的图书室。”该校校长杜金友底气十足地说,“孩子们在这里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
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教师是关键。为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士气低落、专业发展滞后、城乡教育失衡等难题,我市深入推进“五个一批”改革,实施教师“走教制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健全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乡村教师成长体系,打造出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夏津县第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朱丽明是山东滕州人,入职已有8年,她自己都没想到,能在异乡一所乡镇中学工作这么久。她坦言,学校重视年轻教师培养,拓宽优秀教师晋升渠道,让她在这里工作充满信心。
夏津县以“共同体”为核心理念,构建“角色引领+资源整合”双维体系。打破校际壁垒,成立了29个学科教研中心,吸纳500余名骨干教师(乡村教师占六成)开展常态化教研。通过培训,朱丽明接触到了高效课堂、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前沿理念。“每周有线上研讨,每月有送课交流,让我从‘闭门造车’走向‘协同创新’。”朱丽明得到快速成长,获评县优秀教师等称号,更在市级学科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23年,她还被提拔为县第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肩负起年轻教师培养重任。“以前,可能会觉得在乡村教书没奔头,现在有平台、有资源,职业成就感越来越强。”朱丽明所说的,正是我市大多数乡村教师的心声。
去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持续实施强镇筑基行动,临邑县兴隆镇中学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禹城市辛店镇等6个乡镇入选第四批省级强镇筑基试点名单,德州益海小学等15所学校入选第五批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105个乡镇实施了强镇筑基试点,20个乡镇成为省级强镇筑基试点。
集团化办学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加入教育集团后,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思雨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8月5日,提及女儿近几个学期的变化,乐陵市民刘新华高兴地说。小思雨之前就读于乐陵市龙山学校,2023年,该市成立乐陵市阜平小学教育集团,龙山学校成为集团校之一,并更名为阜平小学南校区。
按照集团“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优质共享、相对独立、担当作为、创新提升”的办学理念,该校在习惯养成、特色课程、教师成长、家校共育、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今年上半年,开展了“大练教学基本功”“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增效,并组织好习惯示范星、好习惯领航星、书香少年等评选活动,助力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持续向好。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更高需求,德州市推动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向纵深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组建教育联盟,打造发展共同体,以县域内名校、优质资源校为核心,将新建校、薄弱校、乡村学校逐步纳入集团化管理,通过教师交流、共同教研等方式,推动强校带动弱校,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义务教育集团(联盟)188个,涵盖77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100%全覆盖。
高中教育是衡量一个城市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市在全市布局搭建十二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体系,打破学段壁垒,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目前,我市已建立起13个以优质高中为龙头的纵向贯通教育集团,十二年一贯制纵向集团化办学架构已初步搭建形成。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一幅“学有优教、育见未来”的画卷正在我市徐徐展开。“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市教育局局长王吉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