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办实事解难题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市经济发展年中观察系列述评之八
我市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进群众健康福祉。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国考”斩获A+等次
□本报记者石秀秀
一座幸福之城,当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我市坚持民生优先,加大财政投入,夯实民生保障,今年重点推进19件民生实事,上半年已有部分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其他各项正加速推进。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富足安康的美好图景,根基在于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德州深谙此理,精准发力重点群体,全力托稳百姓“饭碗”。
今年我市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对接基层养老托幼、环境治理、文化振兴等服务需求,开发出“吨半粮”农田管护员、椹产业推广员等特色公岗,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打造青年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联动格局。1300名人社干部化身“就业管家”,提供从毕业到就业的全周期服务。
作为农业和劳动力大市,我市切实将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到实处,在全省率先破题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就业服务体系,建成134个乡镇服务中心、4998个村级服务站,探索出“党委统筹、政府兜底、市场引导、群众自主”的路径。聚焦全市标志性产业链,今年上半年高频次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476场,为8200家次企业解决用工5.5万人次,以就业之稳筑牢民生之基。
民生温度,既见于端稳的“饭碗”,也体现在“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落实。发展民生事业,就是要从这些群众最关切、感受最直接的急难愁盼问题着手,让温暖可感、幸福可触。
今年3月,天衢东路小学广川校区建成投用,设置24个班、1080个学位。教室宽敞明亮、操场开阔平整、设施设备齐全,给孩子们提供了更舒适、更优质的学习成长环境。今年以来,全市教育投入成效显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所,55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146所幼儿园构建起普惠托育网络,学前教育公办率达60%、普惠率达95%,省级优质园占比超50%,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105个乡镇深化强镇筑基试点,113个薄弱环节改善项目实施,有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积极探索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发展路径。构建“1+N”集团化办学模式,以优质校为龙头,辐射带动成员校协同发展。通过管理输出、师资交流、教研联动,188个教育集团(联盟)覆盖772所学校,编织了一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育网络。建立纵向贯通机制,13所优质高中领衔的十二年一贯制教育集团初具雏形,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连贯通道。
教育发展既立足当下需求,也着眼未来人才培养,服务城市长远发展。我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新成立2个联合体、共同体,全市总数达11个。禹城职专“数媒工坊”、夏津职专产业学院、宁津职专黄河流域电梯行业共同体等一批标杆性校企合作模式涌现,将课堂与车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联结,为地方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我市始终将群众健康置于发展前位,以深化医改、夯实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推进重大项目等为抓手,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能级,让“病有所医”的民生保障更有温度,让“医有所靠”的健康服务更具质感。
直面基层短板,今年我市继续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实现97家乡镇卫生院设备“应配尽配”,1171家村卫生室达到“五有三提升”标准,1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这些惠民举措正在有效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让广大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市致力于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今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在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取得A+等级优异成绩,位列全国综合医院前10%。从2022年度的B++到A+,是医院综合实力实现飞跃的权威认证,更是德州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我市注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高端嫁接”,今年2月,德州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建首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截至6月底,门急诊人次、手术量同比增长35%、110%。
妇女儿童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我市全力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覆盖率超60%,1.4万名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在专科建设方面成果丰硕:德州市立医院儿科、宁津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乐陵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新晋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县域)。目前,德州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精品特色专科5个、省级县域临床重点专科10个,总数居全省首位。我市正以坚实的健康保障,为群众幸福生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衡量城市温度与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德州积极探索,推行“六床联动”试点,并将呵护失能失智老人纳入今年的民生实事,禹城、宁津等4个试点县市正着力打造老年人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安宁疗护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居家社区养老,开展适老化改造补贴,聚焦老年人需求,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饭碗端得稳”的就业保障,到“学有优教”的优质育人;从“病有良医”的健康守护,到“老有颐养”的幸福晚年,我市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