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德州市6231人次参加项目化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原标题:上半年,我市6231人次参加项目化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之光照亮幸福前程

随着文旅产业发展,群演成为一种新职业。记者王志伟摄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王志浩 马俊良

“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一门技术,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这次学习,我了解了更多护理技巧,服务水平有了提升。”8月1日,在庆云县中医院,养老护理员王立臻提起护理技能滔滔不绝,这源于他前不久参加的庆云县养老护理员项目制培训班。

今年58岁的王立臻是庆云镇蔡王村人,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力不从心。年初入职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经过系统培训并考试合格后,被派往庆云县中医院服务7位老人。

“每月工资3000元,离家又近。”王立臻对这份工作很满意,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洗衣、擦身、喂饭、喂水;帮轻中度失能、失智老人进行康复训练,陪他们训练、聊天、活动……从生活照料到基础护理,从康复训练到心理疏导,每个环节力求做到最好。

“近年来,聚焦‘一老一小’,我们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趋势、群众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举办了养老护理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培训班,累计307人参加,真正实现了培训即赋能、结业即上岗的目标。”庆云县人社局职业培训股股长边立明介绍。

乐陵市立足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技能培训模式——随着影视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组织电影电视演员技能培训,累计实现7600余人就业;大力对接本地企业引进手工订单,组织留守妇女和中老年群体开展速成培训,实现“培训即就业、学成即创收”,目前已培育5个手工制作工坊,帮助200余名妇女居家就业,人均月增收近千元;打造新业态培训模式,实施电商培训孵化“新农人”工程,培育“直播带货”电商人才1200余人;整合各方资源,探索“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全链条模式,为京津冀地区培养输送家政服务人才,人均月收入超1万元。

今年,我市将“项目化技能培训促农民工就业”列入19件民生实事。截至6月底,面向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开展项目化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231人次参加,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今年,我们实施了‘技能照亮前程’行动,通过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全过程服务,打造‘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构建群众点单、企业列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大格局。”市人社局就业人才中心培训科科长程珊珊说。

具体工作中,坚持建立常态化职业培训需求调查机制,精准掌握企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缺口、细致摸排劳动者的职业培训需求,确保培训供给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举办德州“技能照亮前程”首批重点培训项目双选会,各县市区与8家有承担项目制培训意愿的高校、职业院校等优质培训主体深入对接,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8个;依据“双选会”结果,编制、发布首批培训项目清单,为各类主体参与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此外,市人社局对列入“技能照亮前程”首批重点培训项目的工种予以全额资金保障,由“政府买单”全力护航培训项目开花结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