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潇 赵鑫玲 本报通讯员苏杰
11月13日,在位于天衢新区的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里一派繁忙景象:研发经理张超杰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一组淡黄色的牛蒡提取物样本正接受关键纯度检测。“这是下个月即将投产的助眠新品核心原料。”他语气中透着期待。
这款自7月启动研发的助眠产品,配方已历经三轮重要调整。研发团队根据用户反馈,通过大量实验优化牛蒡根粉添加比例,并创新性地融入开心果粉改善口感。“从普通作物到功能成分,牛蒡的价值提升了近5倍。”张超杰介绍,通过纯化工艺改造,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提高了30%,这一突破让产业化应用水到渠成。
在博德生物展厅,一款与首都儿科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儿童面霜静静陈列,诉说着企业十年磨一剑的研发历程。“牛蒡传统上多用作食材,但其真正的价值藏在细胞壁深处。”张超杰介绍,团队历经十年攻关,突破低温萃取技术瓶颈,将牛蒡中具有舒缓功效的多糖类物质提取率稳定在5%左右。这让牛蒡完成了从每吨数千元的农产品到每公斤数万元高纯度原料的价值跃升。
科技创新需要制度保障。公司出台《技术改进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等10余项制度,构建起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体系。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0%,让研发团队在攻克技术壁垒时底气十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让企业发展充满信心。目前,博德生物正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度合作,将研发的牛蒡多糖冻干技术应用于新品开发。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陈靠山作为技术合作伙伴,带领团队开发的牛蒡多糖新结构解析方法,有望将提取物生物活性提升一个新等级。“我们不仅要做原料供应商,更要做技术引领者。”张超杰说。
凭借在牛蒡提取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博德生物已与10余家企业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出了30多款含牛蒡根粉的创新产品。“除了继续深耕功能性护肤品、保健品领域,我们正在积极筹备针对亚健康人群的牛蒡功能食品系列,让这棵传统作物发挥更大的产业价值。”张超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