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不必盲目根除

幽门螺旋杆菌是寄生在胃里面的一种常见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若同桌吃饭的人中有感染者,吃完饭后一桌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很多人在体检中一旦查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都希望尽快根除。那么,该不该把幽门螺旋杆菌“赶尽杀绝”呢?

目前,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超过50%,其中15%至20%发生消化性溃疡,5%至10%发生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部恶性肿瘤,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和并发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播途径包括:不洁饮食、唾液、感染者用过的碗筷、亲密接触等。

最新研究证实,所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实就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特例,提示人体内环境紊乱。因此,本质上应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个幽门螺旋杆菌穷追猛打,更不应该为了根除病菌而让体内益生菌群体生态失衡。但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唯一的胃病致病菌,医学界尚无定论。

对此,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付逢吉介绍,在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协同作战,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而滥用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产生耐药菌。反复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容易加重肝肾负担,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产生更多疾病。所以,幽门螺旋杆菌不必盲目根除。

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幽门螺旋杆菌呢?付逢吉建议,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恶性淋巴瘤等,有条件的可以根除。假如根除效果不好,建议完善胃镜检查,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抗生素,再进行敏感抗生素组方的规范治疗。但伴发严重疾病的患者、高龄老人、14岁以下儿童、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等人群不建议进行根除。

此外,付逢吉特别提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源主要是“病从口入”,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口口相传”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吃饭碗筷要消毒,尤其是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共同进食的时候,做到餐具分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主动与他人分餐;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推广全民公筷行动。

□本报记者刘潇本报通讯员高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