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 舞出来 讲述人:省级非遗花杠舞传承人崔振江

花杠舞是一笔财富,全国哪儿都没有,我们老城镇独一份!

我叫崔振江,今年65岁。2007年,成为省级非遗花杠舞第五代传承人。多年来,除了务农,主要精力都用来传承技艺。空闲时,也在周边厂里打打零工,收入不高,但日子过得舒心畅快。

“脚步沉,膝微弯,小甩走,大甩转,骑马蹲裆全身颤”

20岁时,我在生产队当民兵,做保卫,干了4年。当时,花杠舞非常流行,村里的小伙子几乎都会跳。逢年过节,河北很多地方邀请我们去演出。有些地方往返几十里路,天没黑就出门,回到家已经半夜。中途,很多人放鞭炮拦截,想看表演,大伙就又欢欢喜喜跳起来。

不知不觉,我也着了迷。别人跳的时候,就跟在后边学、不懂就问。花杠需要两人抬,没人搭伙的时候,我就自己琢磨,把自制的花杠一头搁在窗台,抬着另一头练习。

没费太大力气,很快就运用自如。花杠舞不能用手扶,只用头、肩、背,靠颤力变换动作。主要技巧有顶杠、转肩、换肩、转背、颤背、蹲步、挖步、轻步等。跳好花杠舞,牢记一句话:“脚步沉,膝微弯,小甩走,大甩转,骑马蹲裆全身颤”。

1992年,我们受邀参加中国沈阳国际民间舞蹈(秧歌)节,我很荣幸加入到演出行列。演出场地设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中外演出队伍上百支,场面壮观,让人大开眼界。

表演当天,领舞哨声一响,锣鼓喧天,队伍排成“二龙吐须”“转十字”“对杠”“串花”等阵型,再变换成齿形、蛇形、梯形、直形队列,鼓点有七十二番之多。花杠在我们头上、肩上、背上随意转动、颤动,似蛟龙出水、如浪里飞花。4天时间,连演8场,场场爆满。

回到武城,因为表现出众,我很快成为领舞。其间,带队参加的演出数不胜数。

2019年4月,潍坊风筝节的展演令我终生难忘。没有固定场地,而是沿街展演,一路走、一路跳,足足撑了5公里。花杠重量不轻,大家体能都达到极限,好在沿街观众热情欢呼,我们一路没泄劲。

欢歌笑语,边扭边跳,几十年一溜烟就过来了。

在老城镇三义村,男女老少几乎都能跳花杠舞

1992年,武城花杠舞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收录,成为国家艺术学科重点研究项目。2007年,花杠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成为传承人。2013年,武城县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花杠舞之乡。

这些年,花杠舞的名声越来越大,保护力度越来越强,但成员还是那些老伙计,年龄普遍在五六十岁,需要年轻人加入进来。

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在镇文化站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起,“非遗进校园”活动办得风生水起。我将花杠按比例缩小,长度从5米减至3米、重量从45公斤减至10公斤,做成适合儿童抬的“微缩”花杠,让非遗走进村里的南屯小学。

起初,每周一次课,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先从步伐教起,再到杠上功夫,伶俐的孩子一个多月就能学会。一年一个批次,我已经教了5批。他们也经常参加演出,还得过奖。从这学期开始,每周增加一节课,又有30多个孩子报名。看着孩子们好奇欢喜的眼神,我坚信花杠舞一定会代代相传。

现在的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比较多。我琢磨着,组建一支“三义村女子花杠队”。我留心观察,很多妇女喜欢在村委会的小广场上跳广场舞。领舞的40多岁,能说会道,舞跳得也好。我把想法告诉她,一来二去,她就答应了。她号召广场舞队妇女成员,一三五跳广场舞、二四六学花杠舞。

相应的,花杠也进行了改良,长度不变,重量降为30公斤。妇女身体灵活,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技术要领。以后再有演出,女子花杠队也能精彩亮相。

如今,在三义村,男女老少几乎都能跳花杠舞。

白菜花开了,黄艳艳的,多好看

花杠舞再热闹,也有时有晌,日子还得踏踏实实过。

跳上花杠舞之后,因为需要经常练习、组织活动,我放弃了外出打工。农闲时,就在村子周边干点零工。

村里有个小地毯厂,10多年前,我去帮忙盖厂房。每天干完活,把周边拾掇利索再走。老板看我勤快,便雇我在厂里工作,负责拿件、称重、发货。我记忆力强,走过的路记得一清二楚、见过的人也能一眼认出,老板说我是“活地图”,去哪送货都带上我。前两年,厂里生意不景气,我主动提出了辞职。

前年,我入选了村里的公益岗,防火、防汛、宣传……事事冲在前。别人相信我,我就得把事干好。去年取暖季前,我和村里的网格员逐户排查安全隐患,两天时间走访了700多户,哪家存在冒烟、漏气等问题,第一时间告知维修,个别使用蜂窝煤的,提醒他们多通风……诸如此类的工作还有很多。

我还有个特长——做饭。年轻时就喜欢,无师自通。只要在家,做饭的活我全包。以前,村里红白事办流水席,东家都会请我当大厨。为了置办酒菜,我常常绞尽脑汁,几天不着家。现在,村里办了“暖心食堂”,需要一位厨师,给村里的老人做顿午饭。村委会第一个想到我,我欣然接受了。

心里有阳光,生活才温暖。拿做饭来说,虽然没有酬劳,但乡亲只要叫我,我就乐意去。

当然,这一切还多亏我有个贤内助,老伴特别理解我,性情也随和,不管我干啥都不阻挠。农闲时,她在家接点绣花类的零活,既打发时间,也补贴家用。孩子们都工作了,也挺孝顺。

我喜欢种花,窗台上这些花都是我种的。白菜切了帮、浇点水就能活,刚刚开了花,花瓣不大,黄艳艳的,多好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芦瑞瑞 王志冕  编辑 | 芦瑞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