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分餐”渐成市民新风尚

“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的11位专家做了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高出“公筷”那一组十几至二百多倍。

疫情发生后,我市发出文明用餐倡议,很多餐饮企业、家庭自发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那么,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养成使用公筷、文明用餐的习惯有何益处?

市民:“公筷分餐”从家庭餐桌开始

“以前觉得一桌人互相夹菜劝饭才显得有气氛,但这次疫情后,我们家就开始使用公筷,刚开始有些不习惯,现在使用公筷已经成为全家的一种习惯了,也算是与市里的倡议不谋而合。 ”市民顾女士说,家人都很支持这样的做法,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市民郑先生则认为,表面上看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少了点“人情味”,但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样的做法有利于防范和减少用餐时的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分餐制只关注吃不行,还应该以此为契机改良我们的餐桌文化。 ”

采访中,记者发现,“分餐+公筷”的用餐方式,很多市民表示理解支持,日后会积极践行这一文明用餐新风尚。

医生:“公筷分餐”能有效避免病从口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过程中,唾液是最主要途径之一。中国是肠胃疾病高发的国家,这些传染性疾病大都与“吃”相关。“聚在一起吃饭,近距离接触可能造成了新冠肺炎的飞沫传播,一些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在吃饭过程中传播。 ”德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李勇说,另外,便后手卫生不到位,一旦污染了环境和物表,容易导致生活在一起的人通过接触传播而感染。若长期与患者共用杯子、筷子等,病毒、细菌也可能通过亲密接触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胃癌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全家只要有一人感染这种菌,他吃饭时筷子上的唾液很可能携带,夹菜时,就可能沾染到其他菜上,其他人食用了有可能被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李勇说,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采用分餐制,能掌握摄取的热量,达到控制饮食、预防肥胖的效果。“而且在餐厅没有吃完的菜品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 ”李勇介绍,分餐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搭配不同菜品,均衡摄入营养。

疾控专家:将文明用餐习惯进行到底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因聚餐而引发的聚集性病例。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幽门螺旋杆菌容易通过用餐时的唾液传播外,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都有可能在相互夹菜中传播。”德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李敏说,提倡市民居家用餐使用公筷公勺,这是当前减少病毒传播、科学防控疫情的有效措施,也是一次改变生活习惯的契机。

李敏特别举例说,像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果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这种病菌传播的机会就会少。

对此,李敏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喂食不要嘴对嘴,或者用嘴去吹食物,不要与孩子共用餐具;一家人吃饭尽量固定餐具,每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可以在外形或颜色上加以区别;和朋友吃饭,要使用公筷给对方夹菜,不要使用自己的筷子。“实行分餐制可有效预防各种经口、唾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从疾病防控的角度,倡导市民在和家人吃饭时,也要使用公筷,实行分餐。”

□本报记者滕璐刘潇本报通讯员张媛媛王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