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昌:一位外交官的家国情怀

 聚光灯背后,多次经历生死考验

在外交部,杨文昌可以说是从事人事工作最长的一位。粗略算起来,前后达18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杨文昌大幅改革旧的外交干部人事制度,调入上千名年轻外交人才,选择数千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多年从事干部管理工作,让他对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和外交人员的艰辛有着更清楚的认识。
杨文昌说,在一般人眼里,外交官是很风光的,经常出国、待遇较高,经常上电视、陪领导人出访等,实际上这只是外交工作的外在表现,更多的工作大家是看不到的。今天,世界上同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70多个,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常年在这些国家工作,生活条件并不好,有的甚至很差。尤其在黑非洲地区工作,一不小心就会感染疟疾和其他传染病。例如我国驻刚果(金)共和国大使崔永乾和夫人都不幸染上了疟疾。

1993年拜会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并洽谈中新两国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项目

    2003年他们回国时,因鞍马劳顿疟疾再次复发,没等治好就返回刚果。第二天又带病会见刚果总统。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杨文昌打电话问崔大使病情如何,他说正在总统府谈事情,烧还没退。杨文昌叫他停止一切对外活动,立刻到医疗队去治疗。他却笑嘻嘻地说:“不要紧,我习惯了。 ”放下电话,杨文昌一下子坐在沙发上,潸然泪下。当时他提笔写下一首诗:“莫道世界繁似锦,黑非不是欧美景。黄土到处埋忠骨,将令指处我请缨。 ”以此表达对崔大使的敬佩之情。说到这些,杨文昌动情地说:“我们的外交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在联大、人权会、申奥、世博会上的多数选票,就没有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
杨文昌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平静,外交人员不仅要经得起艰苦环境的考验,有时还要冒着枪林弹雨履行自己的职责。他给我们讲了自己经历的两次生死考验。
2002年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发动了“防卫墙军事行动”,大举进占巴勒斯坦城镇,这是1967年以色列攻占约旦河西岸以来对该地区发动的最大一场军事行动。就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杨文昌奉命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进行访问。 6月20日,杨文昌乘车进入了被以色列军队完全封锁的拉马拉,看望巴勒斯坦自治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当时,整个官邸已经被炮火炸得面目全非,除了阿拉法特会见杨文昌的办公楼以外,其他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官邸大院内四处都是被炸毁的车辆和瓦砾堆。整个会见一直在“哒哒机枪响,隆隆闻炮声”的氛围里进行。“当时根本也没想到害怕,后来想起来还是很危险的,毕竟炮弹不长眼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文昌已经非常淡然。
更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发生在2001年3月。当时,刚刚分管非洲事务的杨文昌出使非洲,在完成对布隆迪共和国的访问后,当晚乘坐包机赶赴肯尼亚。使馆为杨文昌租用了一架只能乘坐6个人的小型飞机,上面没有厕所也没有安全带。飞机刚刚起飞就遇到了雷暴,而此时机场也响起了炮火声,根本无法返航。就这样,飞机在雷暴中颠簸了两个小时,居然安全到达了肯尼亚。躲过一劫的杨文昌作诗一首《离布隆迪夜飞肯尼亚》:“包机腾空炮声隆,颠簸摇曳如风筝。雷公电母双相随,雨打机窗雾蒙蒙。我已舍死惊魂定,怒喝毛神莫逞凶!而今损我东土客,变鬼捉你闹天宫! ”诙谐幽默中,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中国外交官形象跃然纸上。

1974年拍摄于天安门广场的全家福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