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昌:一位外交官的家国情怀

杨文昌简历

杨文昌,男,1944年9月出生,山东省乐陵市人,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
1972年-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职员
1974年-1979年,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79年-1984年,外交部国际司随员、二秘、副处长
1984年-1987年,外交部干部司副处长、处长
1987年-1990年,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
1990年-1993年,外交部干部司司长
1993年-1995年,驻新加坡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5年-1997年,外交部大使
1997年-199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
1998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
2003年-2006年,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
2006年- 外交学会会长
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一处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群,小院不大,却典雅静谧。7月25日下午,我们在这里见到了曾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现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的资深外交官杨文昌。
“你们 ‘天南地北德州人’活动策划得非常好,为读者了解德州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杨学昌接过记者递过去的报纸仔细地翻看着,看到关于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的报道后,他说:“张全景同志是我非常敬重的老领导和老党员。 ”前几年,自己曾在中央党校听过张全景同志的一节课。张全景上来就问:“大家有没有到过西安啊? ”很多人都说去过。 “那大家知道不知道西安埋了多少个皇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绝大多数的人表示不清楚。张全景接着问:“那大家知道都江堰吗?知道是谁修的? ”大家纷纷表示知道,是李冰父子。张全景接着说:“大家为什么知道都江堰是谁修的,却记不住皇帝的名字?这告诉我们,不要老想着做大官,要多想着为老百姓做点事。你为老百姓做了事,几千年老百姓都记着你是谁。你光想着做大官,即使做到皇帝,老百姓也记不住你的名字。 ”
“张全景同志的故事非常朴实,也非常生动。 ”杨文昌说,“他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关键要有责任、有担当。我从事外交工作到今天整整44年,这中间有很多乐趣也有很多艰难。但能为国家做一点事情,作为一个男子汉为国为民能有那么一点担当,自己感到非常自豪。然而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我没有尽到责任,确实对家人有愧疚。 ”
一个下午的采访,就围绕着“责任与担当”这两个词语展开。也许是我们的乡音碰触到了老人的心灵深处,这位在许多人看来不苟言笑的外交官,在与我们的交谈中却真情流露:他谈自己外交工作中的得意之作,“壮士半生在征程”,“披荆斩棘闯五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谈自己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无畏与镇定,“我已舍死惊魂定”,“坦克权当仪仗队”,眼睛里透着坚定;他谈自己的爱情和家庭,“四十六夜守病榻,一张折椅伴愁眠”,脸上满是温情……

 

出使新加坡,全力促成苏州工业园

1993年到1995年,杨文昌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在短短的两年任期里,最让杨文昌欣慰的是推动两国政府签署了在苏州建立工业园区的经贸协定。
当时,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吹遍神州,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但在国内,对两国政府合作建立工业园仍有不同的认识,甚至有人认为,这等于是让外国又一次在中国建立了殖民地。杨文昌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促成工业园的建立,他经常奔波于北京和新加坡之间,向两国各级政府推介、游说。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两国终于在1994年上半年签署了政府间协议,这是中国与外国政府间签订的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议。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吸引的外资已接近300亿美元,被公认为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最好的一个。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新加坡各界人士对开发区的选址问题曾有不同看法,有人主张建在苏州,有人主张建在山东烟台。杨文昌全程陪同吴作栋总理到山东考察投资环境。每到一地他常和时任新加坡社会发展部部长的张志贤等人一起散步,向他们介绍山东的山水名城,颇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豪感。张部长开玩笑地说:“你不是中国驻新加坡大使,而是山东省驻新加坡大使。 ”杨文昌机敏地回答:“我是中国大使! ”“那你主张把工业园建在哪里? ”他回答:“山东人从来不自私,虽然我对山东感情很深,但在选址问题上,我投苏州一票。 ”随后,杨文昌赋诗一首:“朝夕并肩游齐鲁,嘻笑攀谈如弟兄。莫道华使是鲁汉,如今移情姑苏城。 ”作为一名外交官,杨文昌就是这样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当然,他也积极促成了山东省与新加坡设立经贸理事会,推动新加坡工商界到山东投资。

杨文昌(左三)与本报采访组合影留念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