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武城县武城镇七里庄村,一台可移动的烘干机正开足马力、烘干玉米,吸引了不少周边农户处理潮粮。
“连续阴雨天导致玉米水分太高,不烘干就容易发霉。这台机器一天能处理20吨左右,解了农民的燃眉之急。”粮食收购点负责人任兆同站在机器旁介绍,为扩大服务能力,他加购的第二台设备即将到位,届时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式烘干塔,移动机型无须建设用地指标,配备轮胎后可灵活牵引至田间地头,有效解决小规模种植户粮食产量少、传统设备容量不匹配的问题。”设备生产商、武城启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敏说,正是凭借这个优势,企业订单供不应求,工期已经排到了11月底。“按正常的工作进度,我们一天只能生产一台机器,现在为了让农民减少损失,工人优先处理本地订单,市里、县里的7天内保证交付。”
这批供不应求的农机,其技术核心来源于一场“跨界”创新。启翔公司的母公司——德州才兴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专注于空调制造的企业,2022年他们尝试将暖通空调中的精准送风技术应用于农机领域,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实现了热风快速脱水与冷风分散湿气的结合,推动了烘干技术革新。新产品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拿到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
任兆同算了一笔账,移动烘干机在成本上具备显著优势:“用这台机器每斤玉米的综合成本在3到4分钱,比固定式烘干节省一半。”他购买的两台设备还能享受到2万多元的购置补贴,更进一步减轻了投入压力。此外,设备在高效节能方面的表现同样突出:在当前持续阴雨天气条件下,粮食降水速率可达每小时2%至3%,以10吨级的移动烘干机为例,烘干一锅粮食,仅需8至10小时。
眼下,第二台移动烘干机即将送达七里庄村,武城县的秋粮烘干保障网也将越织越密。现在全县已有9台移动式烘干机投入使用,每日可烘干近300吨粮食,实现秋粮减损20%左右。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崔建帅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