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临齐街道:秋收一线党旗红 助农抢收解民忧

时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连续的天气变化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为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种不误农时,特别是解决辖区内部分劳动力匮乏家庭,尤其是孤寡老人、困难户的实际生产难题,临齐街道迅速行动,组织起一支由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及热心村民组成的“三秋”生产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了一场暖意浓浓的助农抢收抢种行动。

暖心帮扶 孤寡老人展愁颜

“要不是咱们村里的组织人员来帮忙,我这地里的玉米真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眼看着天气要变,心里急得不行啊!”望着自家地里金灿灿的玉米,凤凰树村的孤寡老人宋秀英大娘原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她的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缺乏劳动力,秋收成了她最大的心病。了解情况后,立即派出志愿服务小分队,大家挽起袖子,分工协作,有的掰玉米,有的装袋运输,同时用小机械辅助烘干。不到半天时间,宋大娘家地的玉米就全部收获完毕并运回了家中。志愿者们还仔细检查了老人的院落,确保粮食存放安全。

无私奉献 干群同心显担当

王海池村村南地片的农田里,积水在一夜之间悄然退去,而村内老支书的苹果园里,却多了一道水流过的痕迹。目前,三秋生产工作正面临连续阴雨天气的严峻考验,农田普遍过湿,部分低洼地块出现积水,王海池村的农田积水问题尤为突出。“现在正是秋收关键期,地里的积水多留一天,村民的收成就多一分风险。”王海池村支部书记刘怀灿望着村南地片的积水,眉头紧锁。

连续的强降雨使得农田积水严重,面对严峻形势,刘怀灿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成立抢险排水队。对村内主干排水沟渠进行清淤疏浚,清除阻水杂物,深挖地头边沟,全力清理排水沟渠。但村南地片因地势低洼,积水仍然难以快速排出。

正当村民们为村南地片的积水发愁时,村内老支书做出了一个意外决定:牺牲自家苹果园,让积水从果园排出。“我的果园地势低,从这儿开挖一条临时排水沟,村南地片的水就能顺利排出去。”老支书在现场向刘怀灿提出建议。起初,刘怀灿有些犹豫:“您的苹果园正值收获期,这样会不会损失太大?”老支书坚决回应:“几棵苹果树比不上全村的口粮重要。我是老党员,知道孰轻孰重!”在老支书的坚持下,抢险队很快在苹果园内开挖了一条临时排水沟。

临时排水沟开挖后,村南地片的积水终于找到了出口,顺着新开挖的沟渠流入果园附近的容泄区。“太好了,地里的水终于退了,天一晴就能下地收玉米了!”村民们欣喜地传递着这个好消息。排水问题的解决,为后续农机进地作业创造了条件,王海池村的秋收秋种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疏通沟渠 合理排涝保良田

面对严峻的排涝形势,王芽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排水攻坚战迅速打响。一台大型挖掘机长臂挥舞,轰鸣着掘进,将堵塞沟渠的淤泥和杂草彻底清理。张定杆村种粮大户魏祖林的地头,潜水泵“突突”作响,强劲的水龙呼啸而出,地里的水位在机器的怒吼中逐渐下降,原本被淹的泥土渐渐显露,众人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与此同时,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热心村民组成的抢险队紧随其后。他们手持铁锹、镰刀,跳入泥泞的沟渠,清理着机械难以触及的边角,加固着松垮的渠坝。董家村抢险队队员汗水浸透了衣背,泥浆沾满了裤腿,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机械的轰鸣与人工的协作高效配合,原本淤塞的排水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疏通、拓宽,为田间积水的顺利排出打通了“大动脉”。

此次助农抢收抢种行动,不仅是临齐街道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更在秋收一线凝聚了党心民心。干部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用汗水浸湿的衣衫诠释担当,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和谐稳定贡献了坚实的基层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月 杜旭阳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