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匡五县(今陵城区)军民同心——万人参军 数千民工踊跃支前

解放战争时期,民工日夜辗转各地往前线运送粮食

□孔军 朱超龙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由此开始。当时,德州一带属解放区,成为支援前线的后方基地之一。匡五县(1943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吴匡五县长,改陵县为匡五县,新中国成立后复称陵县,2014年改设陵城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出人出粮,大力开展动员参军和支前工作,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2万多名好男儿陆续参军上前线

为补充战争消耗、扩充军力,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积极开展动员青年参军和民工支前工作。1946年春,渤海区二地委、二军分区给匡五县分配了一定数量的征兵任务。县委、县政府迅速响应号召,广泛动员群众,在较短时间内组建了3个新兵中队送往前线,圆满完成征兵任务。其中,林子区(今属临邑县)有700多名青年、凤凰店区有300多名青年入伍。同年9月,匡五县委、县政府遵照二地委、二军分区的指示,将县大队的300余人输送到主力部队。

1947年,为支援华东野战军,匡五县掀起参军热潮。匡五县委在开展动员参军工作的同时,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五四指示”,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县委在徽王区纸坊村召开徽王、官道孙、东堂3个区的万人动员大会,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会议持续3天。第一天,县领导向与会人员作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报告;第二天,与会者进行诉苦,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大会上,县公安局对11名欠下人民血债的“还乡团”分子执行枪决,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第三天,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在区、乡干部的带动下,全县有5000多名青年参军入伍。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新兵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随后,二地委委员郑仲哲任团长,接兵单位的石青任政委,经过一周徒步行军,途经德平、惠民等地,辗转抵达胶济线,新兵全部抵达部队。当年7月,二地委、二军分区又给匡五县分配400名新兵的征兵任务。县委、县政府提出“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斗倒地主要翻身”的口号,迅速动员了500名青年入伍。县委、县政府将400名新兵送到野战部队,100名留在县大队。当年秋,匡五县又先后两次将县大队共600余人输送到野战部队。

1948年,为支援淮海战役,匡五县又动员了近5000名青年参军入伍。新兵登上主席台,戴上大红花,县、区领导为新兵牵马送行,涌现出父送子、妻送夫的感人场景。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为迎接全国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遵照上级“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指示,匡五县再次掀起参军高潮,又有500多人加入人民解放军。

运送530万余斤粮食支援前线

解放战争期间,匡五县委、县政府为部队征集了大量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1946年7月,仅用3天就完成全县征粮400余万斤的任务。滋镇区号召群众缴纳公粮,有的村当天就把粮食送到了粮站。小杨家村的群众天还未亮就扛着装满粮食的布袋守在征收处门口,生怕落后。滋镇街一位群众说:“我今年打的麦子多,就多缴50斤,慰劳前方战士们。”烈属许立仁多缴了10斤,另有59户多缴麦子300斤。三于家村半天时间就缴齐公粮,还多缴了140斤。神头区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2万斤粮食的征收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仅半年时间,全县共捐献柴草28.2万斤,咸菜、粉皮等1.84万斤,鞋3227双,袜3260双,衣服166件,粮食400余万斤,钱款182.35万元(北海币)。

在支援淮海战役期间,匡五县向前线运送了大批粮食。据当时渤海区二分区运粮指挥部统计,1948年9月,匡五县向前线作战部队运送小麦84.3万斤、玉米65.4万斤;同年12月,匡五县向前线部队运送小麦51.1万斤、小米67万斤。

1949年4月,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匡五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为人民军队筹粮,共筹集粮食263万斤,并组织大车3207辆,车夫6414人运往前线。

近3000人次民工支前,运送弹药,抢救伤员

解放战争期间,匡五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组织民工随军支前,为作战部队运送物资、抢救伤员。匡五县为此建立常备民夫制,成立一个民工轮战团以及由1000辆大车组成的运输队。他们抬着担架,背着步枪和大刀,日夜奔波在支前路上。

1947年4月,匡五县组织一个民工营开往胶东,跟随部队经烟台、桓台到鲁南,参加孟良崮战役。在此次战役中,匡五县民工英勇顽强,多人立功受奖。随后,民工营随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从沂蒙山区到鲁西南,从东平湖畔到陇海路南,转战太康等黄泛区,历时9个多月,在多次战斗中抢救运送伤员。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民工只能在野外草地上宿营。为及时抢救和安全转移伤员,民工们常常连夜跋涉。他们脚底磨出血泡,肩膀压得红肿,却无一人叫苦退缩。战场上,有的民工耳朵被震聋,有的负了伤,甚至献出生命。他们除抢救转运伤员,还把米、面、被服、弹药转送到前线,并且挖战壕,运砖木修筑工事,有时还捉拿俘虏、剿灭散匪。在执行任务的间隙,他们积极帮助新解放区的群众恢复生产,推粪、挑水、铡草、锄地、脱坯、泥房、劈柴等,付出的劳动不计其数。

1948年4月,为支援解放军山东兵团发动的胶济线春季攻势,匡五县组织了1300余人的担架队,县长田任平任支队长,各区区委书记任中队长,随华东野战军转战在胶济铁路线上,参加了周(村)张(店)战斗和解放潍县战斗。潍县解放后,支前民工队伍留下200余人作为常备民工连,由县人武部部长罗星带领随华东野战军转战各地。在两个半月的支前工作中,他们不仅转运伤员,还运米运面,保障了部队的物资供应。

同年9月,为支援解放济南的前线部队,匡五县又组织了支前民工营。县人武部部长罗星任营长兼教导员,县公安局副局长韩化岭任副营长,李诚任副教导员。支前民工营下辖4个支前民工连共700余人,有担架200余副。在每次战斗中,民工担负抢救伤员的任务,表现得十分英勇。9月15日晚上,民工营三连接到负责常旗屯战场上抢救伤员的任务,在三连连长许文轩的带领下,全连民工由小杨庄东进,渡过小王庄的泥湾,爬过敌人的火力封锁线抢救伤员。18岁的魏本连和刘文升,二人从战场上连续抢救下十几名伤员,安全地抬到河边的地堡里。一排副排长赵金荣和民工窦金才,每人背一名伤员,蹚过齐腰深的河水,跨越约2里路的敌人火力封锁线,往返抢运,把十几名伤员安全地背到卫生所。民工许焕青脚上生疮,王登奎发着疟疾,也积极参加抢救伤员。9月20日晚,战斗打得非常激烈,部队为多日不曾休息的民工安全着想,让他们暂停抢运伤员,但全体民工不顾危险继续抢救伤员。一夜之间,从战场上抢救下69人。战斗结束后,匡五县支前民工又承担了从三大马路向黄冈转运伤员的任务。当时天下着雨,民工们怕伤员伤口着雨感染,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伤员盖上。过河时,怕水浸着伤员的伤口,就把担架高高举起。在济南战役中,民工三连连续8昼夜英勇抢救伤员,成绩显著,荣获“民工模范连”称号。

同年11月,为支援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匡五县组织了400余人的支前民工营,出动200辆小推车,由吴丙俊带领,转战在淮海战场,担负抢救运送伤员的任务。民工生活极其艰苦,在40余天里,仅靠高粱饼子充饥,但民工们情绪高涨,积极勇敢地执行各项急难险重任务。有的民工每天要从战场上背下十几名伤员,并千方百计帮助伤员减少痛苦。淮海战役结束后,匡五县支前民工绝大多数立功受奖。

在解放战争中,匡五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男青年踊跃参军或支前,妇女、老年人则在后方积极开展生产,并节衣缩食,把大量的粮食等物资省下来,及时送往前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