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载体增强学生沉浸式体验——擦亮“爱家乡德州”思政课品牌
红领巾宣讲员给研学学生讲解渤海军区教导旅的故事
□本报记者陈锟 本报通讯员贾荣耀
“苏禄王的故事跨越山海,穿越时空,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仅仅是聆听历史,更要成为友谊的传承者。”7月16日,德州市新湖北路小学“爱家乡德州”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走进苏禄王墓博物馆,学生孟禹诺进行现场讲授。依托驻地历史资源、场馆展陈等,该校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思政教育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融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属地文化,不断提升全环境立德树人成效。
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率先组织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启动全市全员思政课教师大培训,出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措施,打造“爱家乡德州”思政课品牌,思政课已经成为德州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
从“说教”到“体验” 思政课走出教室焕发活力
“咱家鸡胗30年不涨价,用的每一种料都写在墙上!”在宁津老字号柏源鸡胗店内,店主谢金虎向宁津县棠湖小学的学生们展示家传配方公示栏。店内“缺一罚十”的承诺牌和满墙的顾客留言,成为生动的教材。学生们现场参与食材称重、制作诚信标签。学生王雨欣在实践手册上写道:“原来诚信就是让每一克调料都不‘偷懒’。”宁津县创新推出“行走的思政课·诚信篇”,将思政课堂搬到街头巷尾,用沉浸式体验让诚信教育可触可感。
传统的思政课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市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思政课形式和载体,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场馆,在与建筑、人物、历史的互动式、沉浸式课堂教学中,全方位立体化接受思政教育。
今年2月,我市召开全市思政工作会议,确定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逐步打造“爱家乡德州”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
去年以来,我市以德州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为主,挖掘德州史志、县市区地方志等教育资源,打造“爱家乡德州”思政课品牌,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社会实践、情景体验教学等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截至目前,已开展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大国工匠、兵出渤海湾4期主题活动,全市837所中小学,84万余名学生线上线下观看。
构建教研网络 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6月20日,全市思政教师齐聚云端,参加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培训。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乃龙表示:“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思政课,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我市系统谋划思政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2020年以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成立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打造三个一:一套模式,大中小学学生共育、师资共享模式;一批成果,教学案例库(校本课程+实践案例);一个平台,黄河流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若干措施》等制度性文件3个,建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建共研共育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磨课机制,成立德州市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师联盟,设立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开设一体化“同城大课堂”,组织开展活动20余期。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主题,组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着力解决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率先在全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通过教学课例展示、“德州思政8分钟”、思政“金课”评选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赛提质,持续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情怀深厚、思维创新、视野开阔、严于律己、人格高尚的思政教师队伍。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 推动育人实效全面提升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开始阶段,用5分钟时间,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介绍,学校持续推进思政“首课负责制”,依托“火炬工程”党建品牌,开发系列思政首课校本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我市全面推开思政“首课负责制”,每校打造“首课负责制”思政课例。指导县市区及市属学校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精品课程。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内容、形式,打造音乐思政课,成立少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台“达标课堂”基本要求,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紧密结合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以及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利用德州市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
搭建和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德州市教学云平台、德州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大资源平台,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优化教学评价,根据学段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小学低年级推广无纸笔考试,中学减少机械记忆性纸笔考试,切实发挥好以考导教、以考促教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我们将持续挖掘好利用好各类思政教育资源,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发挥大思政课的引领作用,推动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市教育局学校党建工作科科长姚宏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