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择
雪落无声,冬日的早晨总是来得格外安静。晨光透过稀疏的树梢,洒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空气里弥漫着清冽的寒意。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围坐在家中那口老柴火灶旁,感受那份贴心的温暖。
小时候,厨房是整个家庭的心脏。一到冬天,母亲就早早地生起柴火灶,那团团跳跃的火焰,温暖了我童年的寒冷时光。柴火灶的构造非常简单:由砖块砌成,上面架着一口大铁锅,旁边有一个小烟囱。每次看到母亲忙碌,我总会忍不住凑上前去,帮着添柴或择菜,虽不懂烹饪,但参与却让我无比快乐。
做饭前,母亲会提前备好食材:土豆、萝卜、青菜、豆腐……而我最喜欢看母亲炒菜的过程。她先将锅烧热,然后倒入适量的油,待油温升高后,再放入葱花、姜片,一阵“滋啦”声过后,香味便扑鼻而来。接着,母亲会根据不同的菜品加入调料,翻炒均匀。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我,则在一旁烤火,偶尔会把一个红薯放进灶膛。
烤红薯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将红薯埋在热灰堆里,等上一段时间再扒出来。剥开外皮,一股浓郁的甜香便瞬间弥漫开来。热乎乎的红薯不仅暖手,更暖胃。那时,我家的厨房总是充满欢声笑语,邻里间也会互相串门,分享各自的美食。这种淳朴的人情味,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柴火灶给我提供了不少美味,令我难忘。母亲最擅长做的菜是红烧肉。她将五花肉切成块,用开水焯水去腥,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酱油、糖、料酒和八角等调料,小火慢炖。随着热气逐渐弥漫,肉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出锅后,我便大快朵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小村庄,来到了城市。现代化的厨房里,燃气灶、电磁炉取代了柴火灶,虽然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每到冬天,我总会怀念起小时候围着柴火灶的日子,那种烟火气和人情味,是任何现代化的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故乡的柴火灶,如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始终闪耀在我的心灵深处。无论我身在何处,都时常梦回那个充满温情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