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大学生公益课堂点亮七彩梦想

“在校园里,我总觉得知识不该只停留在书本上。所以当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公益课堂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既想让知识真正发光,也想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实实在在成长。”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蓝风铃支教队志愿者李姝潼的话,道出了无数大学生志愿者的心声。

近日,在十里望回族镇禹泽社区的暑期公益课堂上,正是这群来自蓝风铃支教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为40余名社区小学生铺就了一段丰富多彩的假期时光。他们打破传统教学的边界,以“课业辅导+特色活动”的双线模式点亮课堂:不仅针对性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辅导作业,更精心设计英语启蒙、观影科普、手工绘画等趣味课程,用游戏互动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动也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们结合社区特色,在手工绘画课上融入剪纸、民族服饰图案等元素,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在观影科普环节,挑选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影片,潜移默化中增强社区的文化凝聚力。

除此之外,大学生志愿者们还担当起“引导员”的角色,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图书阅览室、禁毒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厅。在这些地方,孩子们通过沉浸式体验,逐渐养成阅读习惯,筑牢防毒意识,在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而图书阅览室也因孩子们的频繁光顾,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的新据点。

这种青春力量之所以能够注入社区,得益于十里望回族镇禹泽、禹迹社区长期推行的“社区+高校”模式。在益家社工服务中心的专业支持下,社区与6所高校签订了志愿服务实践协议,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其中最积极活跃的力量。平时,德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凭借对当地熟悉的优势,每周六日都会准时出现在画室教孩子们画画,在篮球场陪孩子们打球,还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慰问困难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他们还协助社区策划“邻里文化节”“民族故事会”等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寒暑假时,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候鸟”志愿者们也会如期而至,与孩子们一起度过假期,用青春的热情传递梦想。他们带来的特色课程和文化活动,让社区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邻里之间的互动也更加频繁。

自2022年起,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1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已在禹泽、禹迹这两个社区连续开展8期寒暑假课堂,累计服务青少年450余人。这些大学生的付出,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子女假期无人照护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假期收获知识和快乐,更以实际行动助力社区文化建设,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多方共赢、梦想共融”的青春篇章,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与奉献,也为社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