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发展畜牧养殖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

走进十里望回族镇张庄村,标准化牛舍连成一片,圈舍内外整洁有序,饲养员正为膘肥体壮的肉牛细心添料,牛群或悠然反刍或撒欢嬉闹,整个养殖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以前在院里养牛,院子里又脏又臭,如今搬进新牛场,牛舍亮堂没异味,饲料配比有专家教,省心多了!”张庄村养殖户张庆刚说。

这些新变化得益于卉望党建联合体肉牛养殖项目的实施,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3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厂房,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的模式,项目每年为张王芦村、小白村、郝高屯村、尹彭石新村村集体创收合计12万元,带动周边20余名群众就业。

在金庄村,禹城市伊盛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呈现出一派火热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忙碌在产品称重、真空包装等生产线上,伊盛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受制于资金、土地等因素,无法扩大生产规模,遭遇发展瓶颈。

为破解畜牧业发展难题,十里望回族镇旭望党建联合体整合利用中央扶持资金150万元,在黄桥新村建成养殖厂房,租赁给伊盛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使用,有效盘活了80亩闲置土地,公司肉牛存栏量达到8000只,年出栏肉羊2.6万只,带动3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增收5万元。

据悉,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传统牛羊养殖业发达,群众一直有牛羊养殖传统,全镇共有养殖户329户,现有大型肉牛肉羊养殖场5个,肉牛存栏量约5000头,肉羊存栏量6000余头,牛羊养殖业是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牛羊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全链条牛羊养殖产业化品牌集聚地入选全省民族镇村产业化品牌集聚地培育名单。但目前养殖以家庭养殖为主,年产生粪污约12000吨,主要依靠粪污堆肥土地消纳畜禽粪污,造成严重的人居环境污染,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够高。

为推动畜牧业提档升级,十里望回族镇利用省民宗委扶持资金和全省民族镇村产业化品牌集聚地培育政策,实施畜牧养殖“退村进园”项目,建设占地20亩的标准化养殖厂房,建成后可实现肉牛存栏量2000余头,可解决150余户散户集中养殖问题,既可改善环境,又能实现养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减少养殖成本,扩大畜牧养殖规模,推动肉牛养殖延链强链,打造牛羊养殖屠宰示范区,建设省会城市圈优质牛羊肉供给基地,更好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致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