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评|守好人民“钱袋子”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滕州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善评》,传播滕州好声音,汇聚滕州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任兴盛

在当今社会,非法金融活动犹如一颗毒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样,非法集资常以虚假项目为幌子,承诺超高回报,如一些所谓的“养老项目”“高科技产业”,让不少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深陷其中,最终血本无归。非法借贷中的“套路贷”更是陷阱重重,通过各种手段让借款人债台高筑,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还有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非法外汇交易等,都在扰乱着正常的金融秩序。

这些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导致投资者个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当大量投资者的资金血本无归时,容易引发集体维权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个人信息在参与非法金融活动过程中也面临着泄露的风险,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财产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那些“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虚假宣传,时刻保持理性的投资头脑。在进行金融投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平台,仔细查看其相关资质和监管信息,确保自身的投资安全。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从源头杜绝非法金融活动的滋生。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让大家清楚了解非法金融活动的常见形式、手段和危害。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才能筑牢金融防线,有效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