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座右铭本“铭”原来在孔子博物馆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8日讯  谁的书桌上没有贴过座右铭?!特别是在学生时代,各式各样的座右铭一定在某个时刻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你知道座右铭的由来吗?

在曲阜孔子博物馆,有一件一连出现三次的器物——欹器。

欹器(欹qī,倾斜),是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寓意“满招损,谦受益”。

春秋时期的鲁桓公很喜欢欹器,将它放在庙堂的座位右侧,用以警醒修身,因此又称“宥坐之器”。“宥”通“右”,这也就是今天“座右铭”说法的由来。在《荀子》一书中,也记录了孔子观欹器的故事,孔子用欹器所传达的道理——“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教导弟子,是其中庸之道的生动诠释。

闪电新闻记者 王安琪 沈熙圃  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