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P9P9 BAKERY面包店首店试吃
消费者在361°超品店首店选购衣服
□本报记者刘春杨本报通讯员苏宸
天衢新区上影国际影城开启悬浮立体飞跃观影新体验;禹城市落地华为德州首家新形象体验店;齐河县万达广场海底捞试营业首日销售额即达6.5万元……当前,各地正竞相激发消费潜力。我市敏锐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将首店经济作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关键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活动引流、载体升级协同发力,推动商业动能从吸引短期“流量”向创造长期“留量”转变。
政策引领 首店生态“活水来”
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首次开设的门店,是城市商贸活力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提振消费“五大工程”,即商品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跃升、农村消费挖潜、国际消费拓展。通过完善政策保障与服务机制,为首店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国庆假期,众多首店成为消费市场亮点。10月6日,禹城市德百广场华为体验店内人头攒动。“这种沉浸式体验很新奇,能更深入地了解产品性能。”市民张子萱为父母选购了一款有监测血压功能的智能手表。
“这家首店在店面形象、产品展示、服务体验上全面创新,将体验店和智能生活馆相结合,有效激发了消费热情。”家电商场经理李超说。禹城市商务局流通科科长李梅介绍,华为德州首家新形象体验店于今年5月入驻,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首发场景。
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作,德州市商务局结合本地消费特征进行项目对接、落地审批,并主动了解首店面临的困难与诉求,提供精准的政策和要素保障,让品牌引得进、落得下、活得好。目前,全市已吸引170个知名品牌落户。
业态融合 场景再造“留住人”
10月7日,澳德乐时代广场361°超品店比平时更加热闹繁忙。“8月22日开业当天,品牌方捐赠了百万元的消费券。”店长张凤蕊回忆,全球品牌代言人阿隆·戈登与市民互动,现场人山人海,线上直播流量持续火爆。澳德乐时代广场副总经理王卫卫称,该店开业以来满足了全年龄段客群的多场景装备需求,客流量整体提升20%。
“首店+”多元业态融合,正在打造能留住人、打动人的消费新场景。带着这一思路,我市积极发展“首店+首发”“首店+展览”“首店+赛事”“首店+科技”等复合业态,结合消费需求和商圈特点,优化首店要素配置,推动消费新业态从“引入”到“生长”、从“单点”向“集群”升级。
“我们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实行精准的品牌引入策略。”德州市商务局流通科科长张健介绍,在核心商圈、区域商业中心,引进国际品牌、国内新兴品牌、区域首店;在社区商业中心发展特色首店,支持本土生活服务类首店发展。“老商场+新业态”的组合,推动了场景创新、模式创新,形成“一区一特色”,增强了用户黏性,激活消费市场。
从宁津德百卡萨帝001号店的“场景化+沉浸式”展厅,到齐河万达广场街舞赛事首秀吸引年轻群体,不难看出,首店经济绝非简单的引进和门店数量的叠加,拥有独特价值和新颖体验,才能带来核心竞争力。
载体焕新 首店经济“长起来”
首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平台载体支撑以及商业流量与文化价值的有效转化。
“我们引导传统商圈加快提档升级,鼓励商业综合体选择客流量较为集中、业态互补、改造成本低、曝光度高的具体空间,引入知名品牌旗舰店、概念店。”张健表示,通过引导传统商场腾退低效店铺,灵活运用闲置空间,可实现“微更新+场景再造”,从而推动核心商圈提质,特色街区赋能,新兴载体创新。
优质载体以首店“流量”撬动消费增量,释放出巨大能量。澳德乐时代广场引入可隆、超级安踏等100余家鲁西北首店,单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德百集团打造“9Z潮聚空间”孵化器,引进星巴克臻选店等首店品牌,并与海洋馆、音乐节等业态联动,形成持续的消费热潮。
为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首店,我市深挖区域特色资源,引导本地品牌在产品、服务、业态等多维度创新,探索“特色美食+文创IP”,孵化“老字号+新业态”首店,支持跨界联名首店,让商业载体与首店品牌实现协同发展。德州扒鸡推出休闲零食子品牌“鲁小吉”,开发了奥尔良鸡腿、自热鸡煲等新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倍;乐陵市依托独具特色、国际领先的体育产业,打造全国首家泰山体育超级工厂店,体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新品牌、新业态的涌现,促进消费能级跃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德州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逯泽生表示,将持续厚培首店经济发展土壤,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打造特色商圈和街区,推动我市首店经济从“流量吸引”向“价值创造”深化,使其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