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抢挖30米渠!天衢新区马庄村解百亩良田困

一条30米长的排水渠,3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让百亩良田摆脱积水困扰——秋雨连绵中,马庄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抢挖沟渠、疏浚农田的故事,成为天衢新区确保秋粮归仓的生动缩影。



持续降雨让村里原有的排水渠严重堵塞,田间积水深重,大型机械无法下地,眼瞅着丰收在望的玉米就要烂在地里。关键时刻,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力量,通过清淤疏堵、新挖沟渠打通排水“最后一米”,为村民解了燃眉之急。

“地里的水排不出去,收割机下不了地,再拖几天,庄稼就要烂在地里了!”10月10日一早,赵虎镇马庄村村民于建海看着自家7亩多被水围困的玉米地,焦急无奈。雨水不断,积水难排,不少村民和他一样,夜不能寐。

于建海迅速向村里反映了这一情况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第一时间带着几名党员干部,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了现场。雨水浸透的田埂格外湿滑,一行人的鞋裤很快沾满了泥浆,但他们顾不上这些,目光紧紧锁在那片白茫茫的水面上。“村民的事就是咱的心头事,绝不能让积水耽误了秋收!”他站在地头,语气坚定。

经过实地勘察,他发现问题出在这片地原有的一条老旧排水沟上。由于年久失修,加上雨水冲刷带来的泥沙淤积和杂草丛生,沟渠堵塞严重,积水无法顺利排出。情况清楚后,应对之策也迅速确定:清理旧沟渠的淤堵,并新挖一条排水渠。



说干就干。党支部迅速组织起一支抢险小队,有人联系挖掘机,有人调度人工,有人负责现场指挥。当天上午8时左右,挖掘机的轰鸣声便在田间响起,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也带着铁锹陆续到位。铁臂挥舞,泥土翻飞,大家一起挥锹铲土,清理杂草,加固渠壁。汗水混着泥水,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退缩。仅3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条长30多米、宽深适宜的排水沟便逐渐成形。积水顺着新挖的沟渠汩汩流淌,缓缓退去,马庄村的百亩田地因这条新沟渠顺利解决了排水问题。



“水排出去,人就能下地,收割机也能慢慢进田了!”望着逐渐露出的田地和顺畅排走的积水,于建海和村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条30米长的新沟渠,疏通的不只是田间的积水,更是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渠。对于马庄村来说,抢排积水只是保粮抢收的第一步。“村里已经着手组织后续帮扶工作,对于劳力不足的家庭,我们将协调农机和人力,帮助抢收、晾晒和运粮,确保秋粮颗粒归仓。渠通了,我们还要陪着乡亲们,一直到把粮食安安稳稳收进家。”于建福说道。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韩哲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