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四精神 凝聚榜样力量
——德州市政法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报告会发言摘登
去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认真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为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强安全保障,锻造了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法队伍,涌现出一批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展现了政法队伍的时代风采。
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弘扬先模精神、凝聚榜样力量,本报对德州政法大讲堂暨全市政法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报告会上的典型发言进行整理刊发。敬请关注。 记者 王志冕 张双双 董建新 摄影/整理
全国模范法官李文桥——在基层法庭镌刻法治温度
我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法官李文桥,今年40岁。2010年我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毕业,并考入山东省武城县人民法院。2014年被任命为审判员,成为一名法官。2015年,我被任命为民一庭副庭长。2017年,通过组织遴选,我考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做书记员时,我开始学习如何处理案件,怎样与百姓沟通调解。这时我发现,枯燥的法律规定只有在运用到具体个案时,才有具体意义和价值。成为法官后,我处理的案件逐年增多,“案多人少”是基层法庭的常态,但我始终告诫自己:老百姓一生可能只打一次官司,我们的态度,就是他们心中司法的模样。人民法官审理案件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在需要匡扶正义时果断挺身而出。
记得有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标的额两三千万,涉及整个商业楼盘的建设工程,双方矛盾点很多,质证、开庭程序进行了20多次。有一天被告法定代表人给我打电话,威胁说若不采纳他的意见,就让我“出名”。我当即回答:“我会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裁判,我已经很出名了,不怕再出名一点。”
后来,我及时作出了裁判,判决书总结的争议焦点二十多个,当事人不服上诉后,二审维持原判。
从注册微信账号开始,我的微信昵称就叫“司法小匠”,从未变过。有朋友曾说“太谦虚”,可我深知,一名司法战线上的法官“工匠”不仅要勇于维护法律权威,也要用司法温情,去温暖人心,才能从“小匠”成长为“工匠”。
在我处理的一个离婚案件审理中,夫妻之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主要是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有分歧,并无实质性矛盾。分析后我认为,这既是案件的矛盾点,也是解开这把锁的“钥匙”。
我先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但没能让原告自行撤诉。判决双方不准离婚后,我又通过判后语的方式,让双方在孩子问题上走到了一起。
判后语是这样写的:“……特别要强调,你们的孩子已经八岁,你们自己应该清楚,其实孩子的心理已经因为你们的矛盾受到了严重创伤。无数案例证实,草率离婚只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伤痛。作为该案的主审法官,但凡有一丝机会,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因为父母冲动离婚而变成问题少年……”
双方在收到判决书和判后语后,都对我表示感谢。他们说感谢我没有轻易放弃他们的家庭。最终双方重新走到了一起,后经过回访,夫妻二人没有再次选择离婚。
在追求成为“工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荣誉,先后获得德州最美法官、山东省诉讼服务示范先进个人等荣誉表彰,2022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2024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