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庆云王古泉村七年为群众分红160余万元——合作社鼓起农民“钱袋子”
□马俊良 范丛丛
1月9日,庆云县庆云镇王古泉村村委会办公室,人声鼎沸,现场喜庆又热闹。一张长方桌上,不同面值的崭新钞票堆成了一摞摞。“这是今年第二次给群众分红,一共23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王荣军说。
“李福利、王玉荣……”随着王荣军大声念出一串名字,被叫到的村民进屋从会计手里接过分红款,高兴得合不拢嘴。“地给合作社种,除保底外每年还能领分红,比自己种一点不少挣。有了分红钱,过年家里添置个大件。”今年72岁的王瑞元数着4000多元分红款,心里盘算着年货清单。
王瑞元家有5.4亩耕地,入社前主要是玉米、小麦轮作,年龄越来越大,儿子又在外地务工,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王瑞元家也面临没人种地的尴尬。2017年,在县乡两级推动下,王古泉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首批吸纳了16户入股,入社耕地70余亩。同时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灵活利用边角地,变零散地为规模地,集体新增耕地30亩。尽管地不少,可合作社第一年运营勉强保本。
合作社不挣钱,关键是方法没选对。王荣军带领村“两委”外出学习,开会研究增收办法,在做好土地文章上寻出路。
一次偶然机会,得知县种子公司选育良种计划,王荣军积极对接,争取到试种指标,当年该地块增收是其他地块的1倍以上。尝到甜头后,合作社与种子公司签订了长期育种合作协议。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每年每亩保底收益700元,年底合作社收益进行二次分红,30%给农户、30%给集体、40%用于合作社明年发展。
育好种,先要选好地。“王古泉村耕地肥沃,背靠德惠新河,水源好,合作社地块适宜规模化种植,是选育良种的沃土。”庆云县种子公司负责人常承介绍说,从种到收,公司都有农技专家护航,定期指导,选用优质生物肥,确保良种品质。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0.4至0.6元,保障群众收益。
合作社成群众“致富社”。2023年,除小麦、玉米育种外,合作社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当季大豆算白捡。当年玉米产量达每亩730公斤,合作社产值超70万元,村集体比上年增收3万多元。如今,合作社入社农户增至79户,耕地300余亩。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累计为入社群众分红160余万元。
分红当天,王瑞元买来了一台65寸的彩色电视机。“跟着合作社,咱农民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今年就用它看春晚。”王瑞元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