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创新提质 外贸行稳致远

原标题:今年前8月,天衢新区完成进出口额123.1亿元,同比增长6.9%——创新提质 外贸行稳致远

聚力焊接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国内前五名的焊丝出口企业。记者路龙帅摄

□本报记者刘潇 本报通讯员朱恒东 张凤帅

实施“百企下南洋、百企进中亚”计划;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今年1至8月,天衢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23.1亿元,同比增长6.9%,位列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从去年23.7%提升至26.7%。“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天衢新区为何能逆势上扬,答案是机制助力、平台加力、服务给力。”天衢新区发改统计部部长刘胜国介绍。

细分赛道 蓄势聚力新动能

天衢新区书写亮眼答卷的“秘诀”之一是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企业从细分赛道突围,脱颖而出。

德州联合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进口石油设备配件国产化,建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10余个,拥有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核心技术70余项,已形成规格完整的产品矩阵,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及中东、中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石油开采产业链上游企业,企业出海是拓展市场空间、获取资源要素、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2009年,联合石油的螺杆钻具、泥浆泵配件实现首次出口,目前出口额已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20%。“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坚持科技创新。60多年主攻一业,主打产品螺杆钻具尺寸已从43毫米覆盖到286毫米,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地况、地层的钻井需求。”联合石油董事长程桂华说。

近年来,天衢新区完善梯度培育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独当一面”的发展格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3家。同时,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平台建设,集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建成科创平台118家。

为让企业放开手脚、专心出海谋发展,天衢新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围绕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持续发力,不断做大外贸外资总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能级。“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靶向招商,创新实施外资强链补链延链行动,通过聚焦头部企业、紧盯重点地区、抢抓各类活动,培育新增长点,一大批外资外贸项目纷至沓来。”天衢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大山介绍。

高标服务 精准滴灌强带动

企业放开手脚“冲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关键。高标服务是对天衢新区营商环境的精准概括。

9月15日,在山东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车间,经过剪切、轧制、加粉、焊合、拉丝等几十道工序后,核心产品高端药芯焊丝被直接打包入库,即将通过海、空运输发往欧洲。

聚力焊接凭借开拓高端市场,实现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7%的业绩。“新品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8%,高端产品占总销量25%以上,出口产品以中高端为主,额度占总销售额30%。”聚力焊接副总经理高云飞列举了3个数据,解开了外贸增长背后的密码。

3个数据代表了企业的“内功”修炼,产品走俏海外市场,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高标准服务。此前,因通关流程烦琐,聚力焊接曾多次出现出口时间延误,通过新区积极协调,企业成功获得AEO认证,“认证分单项标准和通用标准,仅通用标准就涉及4大项16小项。”高云飞说,没有精准帮扶,企业根本无法完成。有了权威认证,企业享有26个经济体52个AEO互认国家的通关便利,不仅审核流程更简化、通关手续更便捷,还直接降低了企业外贸成本。目前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同行业省内最大、国内前五名的高品质焊接材料生产出口企业。

如今,在天衢新区,政府为外资外贸企业高标服务的案例比比皆是。所谓高标服务,指以全球化战略为支点,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区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充分挖掘未开户规上企业,了解企业产品,及时解决诉求;实施“百企下南洋、百企进中亚”计划,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各类会展活动,帮助企业抢市场、扩渠道、增客源;抓好惠企政策集成落地,帮助申请补助配套、出口退税等……

有了服务强力加持,眼下,天衢新区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持续释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亮点。“面对风云变幻的外贸形势,我们用全球化概念,把不同国家的要素、资源优势放到一条产业链里,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多措并举帮企业求新求变,推动产品升级、形成自主品牌,力争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王大山说。

平台引领 提质升级促提升

“如何在外贸风潮中,抢滩逆势上扬的新优势?”面对提问,王大山说出了“建设高能级平台”7个字。

天衢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是平台中的典型代表,也是新区优势产业“借力出海”的新探索。当下,产业园已启用,内设餐厅、健身房、国际会议中心、休闲中心。阿小布文创、香江传媒、天电国际贸易、巧克新能源、淮卿堂文化等2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户,中国(德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也已入驻。

“我们对标一线城市产业园规划建设管理,餐饮食宿、商业配套、物业管理等功能齐全。后续还会根据入驻企业特点指派专人帮扶,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助力。”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闫心帅表示,园区瞄准国家大政策,打通了跨境电商人才选育输出、选品策划、合规出海、数据留存、结汇退税、海外仓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业务一站式集成。全面招商完成后,将助力全区形成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圈,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稳定增长。

做强开放平台,还需要走多元、创新路线。新区积极放大自贸外溢效应,承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势,帮助企业扩大出口贸易,努力打造联动创新区贸易集散中心。赴上海、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全力创建保税物流中心。“要挺进一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新区序列,关键在于开放的程度。我们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开放的视野,推动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王大山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