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德州分行精准施策服务实体经济

原标题:建行德州分行精准施策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供给 带动产业惠民

一对一讲解金融产品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提供适老化服务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雷垚

建行德州分行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抓手,在产业升级、政策落地、创新服务等领域精准施策,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提速重大项目服务、创新惠民金融等举措,为我市先进制造业、民营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注入金融活水,对公贷款余额、绿色贷款余额等多项贷款指标稳居我市同业及全省建行系统前列。

聚焦重点项目 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建行德州分行聚焦“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产学研模式,率先建立以能力流、技术流为核心的信用评价体系,为科技企业增信赋能。截至6月末,科技小微企业贷款客户450户,较年初新增145户;科技企业贷款余额68.5亿元,较年初新增17.8亿元,居我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位。结合德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水平,截至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96.79亿元,较年初新增16.19亿元。

深耕调味品产业链客群,截至6月末,为乐陵市杨安镇的相关企业提供授信1.81亿元,贷款余额达1.64亿元,让“德州味”品牌香飘更远。在劳动力输送领域,为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批复0.8亿元授信,助力“乐陵港务工人”品牌建设,为京津冀人力资源市场注入金融动能。

重大项目建设是区域发展的“压舱石”。建行德州分行积极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在重点项目准入、评估、授信、投放等环节优先办理,大幅提升落地效率。为省重点能源项目——华能宁津谢庄村风电项目与华能平原1号风电项目授信5.31亿元;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德郓高速公路等绿色交通项目获34亿元授信支持,今年已投放1.55亿元。

紧扣政策导向 跑出服务实体“加速度”

建行德州分行紧紧把握政策窗口期,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6月末,对公贷款余额达232.71亿元,较年初新增47.48亿元,新增占比44.04%,居我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位、全省建行系统第二。

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信贷资源投向环保、清洁能源、低碳节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截至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102.81亿元,较年初新增15.12亿元,居我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位。将个人住房贷款纳入“零售信贷书记项目”和建行德州分行党委“一号工程”。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1.38亿元,市场占比35.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居全省建行系统首位。

深化试点创新 绘就金融惠民“新图景”

“以前办电子口岸卡要跑到济南,现在从当地就能办,省时又省力!”德州某外贸企业负责人对建行“关银一 KEY通”服务赞不绝口。今年上半年,建行德州分行以试点创新为抓手,在国际业务、普惠产品、消费提振、乡村振兴等领域推出一批接地气的举措,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试点服务破冰前行。建行德州分行4月份联合德州海关启动“关银一KEY通”合作制卡点项目,外贸企业足不出市即可办理电子口岸卡业务,目前已为5家企业办理新开及补办业务。在资本市场服务上,积极落实股票增持回购政策,为某公司发放0.45亿元股票增持回购贷款,成为全国首批落地该业务的金融机构。

普惠产品量身定制。推出系列定制化普惠产品,发挥惠企快贷“抵押+信用”优势,为4家小微企业发放399万元贷款,解决资金周转难题;聚焦平原机床附件加工、德州黑马农贸批发市场等客群,制定“善营贷”服务方案,其中,平原机床附件加工客群方案覆盖60家客户,授信总额1.2亿元并实现投放,让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民生消费热力十足。举办春季家装节,提供优惠利率支持,支持汽车以旧换新,购车分期交易额达2.32亿元;参加“德云惠欢乐购”活动,在8个场景发放优惠券,拉动消费交易额1511万元,累计优惠81.7万元,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

社会公益精准帮扶。通过建行“成长计划”公益项目,为德州天衢中学30名优秀学子发放9万元奖学金。连续3年为禹城市莒镇李富苑屯村申请125万元帮扶资金,助力其建设“粮食晾晒场”“高标准农田生产路”等工程,并撬动440万元建成粮食储备库,解决村民晾晒、存粮难题。自帮扶以来,村集体年均增收45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800余元。

建行德州分行深化银政合作,与社保、医保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推进社保卡应用场景拓展、医保电子钱包开户等工作,成功中标德州市长护险账户开户银行项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