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民需要,就一马当先,不顾生死地冲锋陷阵” 红色精神引领铁路人前行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他有多么优越的环境,而在于他做事的方式和坚持的信仰。如果能够一直坚持用勇往直前的精神生活和工作,这个人是幸福的。”日,3 记者在采访79岁高龄的张庆国时,他这样说。而让他有了“丰富精神世界”的人正是他的老领导吴保太,一个将“红色精神”融进骨血的人。

老领导年过半百工作仍拼命

56年前,张庆国是铁道战线上的一名正式职工。1962年一次水灾后,于官屯到平原段的轨条受到破坏,为了让轨条能够恢复正常,张庆国和同事们不分昼夜的开始抢修,一个月后,轨条的问题解决了,铁路正常运行。

这种不屈不挠的干劲正是他从老领导吴保太的身上学来的。在张庆国的印象里,吴保太高大魁梧,方头大脸,黑苍苍面庞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说话像铜钟,判断问题斩钉截铁,有股排山倒海的气质。我参“加工作时,吴保太已经快50岁了,但是从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听到了他不少传奇。”张庆国说,吴保太有一颗爱党爱国的赤胆忠心,只要人民需要,他就一马当先,不顾生死地冲锋陷阵。1972年,鲁北连续多天下大雨,黄河北岸30多米高的路基滑坡。在抢险工地,在大雨倾盆的夜里,年过半百的吴保太大喝一声,带领上百抢险队伍跳进没过脚脖的水里挖泥装草袋,扛着上百斤的草袋和群众一起蹅泥爬坡。他那种大将风采,使得施工队伍里的群众力量倍增。

吴保太衷心热爱自己的事业,与铁路结下满腹情缘。两个儿子与一个女儿长大之后,有的当火车司机,有的当站段干部,有的当列车乘务员,现在他的孙子重孙都考入铁路部门工作。

吴保太生前曾长期在铁路房建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去世后张庆国去看望他的遗孀,才知道她住着一室一厅、不足三十平方米。且光线不足的小房子。张庆国问:“当年儿女没有成家时,你们怎么过?”吴保太的遗孀说:“厅里过道都住人,见缝插针吧。谁叫他那时当领导呢!”

铁路人传承前辈红色精神

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张庆国感慨万千,他说:“在每一次遇到困难时,我们似乎都能感受到吴保太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冷静沉着,永不服输。”

1987年8月26日的夜晚是张庆国永远也忘不了的。那天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正在值班的张庆国马上进入了调度室,眼睛盯着桌上的三部电话。三部电话轮番作响,不断有路基险情发生,面对频发的险情,张庆国的同事们冲进雨里,分赴各个险情地点进行抢修,而张庆国一直在调度室里接着电话,两个多小时,大雨停了,这也就意味着不会有新的险情发生,这时的张庆国才发现自己的小腿没在水里,大雨已经涌进了调度室。“那一夜,没有人抱怨,没有人休息,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抢修队员,有的人赤脚在道床石上跑来跑去,脚底被硌破,鲜血混着泥水流了一长串。”“8·26”之夜的那场抢险距今已经31年,但张庆国至今也不能忘记同事们认真刚毅的表情。他们的表情和吴保太在任、参加抢险时是一模一样的。

用“吴保太精神”教育子女

现在的张庆国,闲暇时经常会拿起一些关于铁路方面的史志读上一读,看一看记录过去峥嵘岁月的文章,而他最想念的还是他的老领导吴保太。“一个人的强大并不在于他有多少产业,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吴保太就是这样的人。”张庆国说。

张庆国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但在从小的教育中,“吴保太精神”就是他经常提起的,也是儿女们始终坚持的做事原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