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总会原副会长贺同兴:倾情慈善心系百姓

中华慈善总会原副会长贺同兴:倾情慈善心系百姓

贺同兴(左一)与本报记者

个人简历
贺同兴,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于夏津县东李官屯镇贺屯村。
1949年,随父亲迁居北京。
1958年,初中毕业后,为四机部738厂学徒工。
1960年至1968年,空字026部队地勤兵、机械师。
1968年至1978年,四机部738厂机械动力科技术员,处级干部。
1978年至1998年,历任民政部救灾司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民政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救灾专员。
1998年至2000年,任中国救灾协会会长。
2000年至2008年,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
北京市朝阳区体育场路5号是一个年头不小的公安大院,从外表看去,这里与周围的普通住宅楼没有两样,甚至略显陈旧。
本期采访对象贺同兴就住在这里,未进门之前,他先向记者打了一个“预防针”:“我们家属于‘陋室’,不要见笑。 ”推开房门,7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隔成两室一厅,每个房间都不大,家具更是普通到毫不起眼,却收拾得整洁、利落。
贺同兴从事救灾、慈善事业20余年,退休时已经是民政部的司局级干部,然而,他却秉持老实做人、踏实干事的作风,虽然身处救灾、慈善这样“敏感”领域,但他始终以俭朴、清廉的操守本分做官,贺同兴说,自己身上流着德州人的血液,德州人的耿直与正派是一辈子也抹不掉的。
贺同兴老家是夏津,但是他的口音却有浓郁的北京味儿,采访就从他的口音说起。

少小离乡

贺同兴说,自己口音里的北京味儿,与长期生活在北京有关。1942年,贺同兴出生于夏津县东李官屯镇贺屯村,记事之前,父亲就已经随同乡去了北京闯荡。后来,父亲考上了北京的公安学校,毕了业就留在北京,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父亲在北京站稳脚跟之后,不忍与家中的娇妻幼儿长期分离,就在贺同兴7岁时,将全家人接到了北京,从那时起,贺同兴一直生活在北京。
但是,贺同兴告诉记者,在老家的童年时光,是他这一辈子最不能忘怀的,也是对他影响很大的7年,“可以说,是家乡赋予了我山东人特有的秉性”。
在北京,贺同兴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业。彼时,工人的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整个社会对工人有着一种特殊的崇拜和羡慕,这同样吸引了贺同兴。
初中一毕业,贺同兴就离开了学校,进入第四机械部下属的企业。这家企业是一个国防企业,系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00多个项目之一,全厂职工近6000多人。在这里,贺同兴开始了两年的学徒工生涯。由于他头脑灵活、勤奋肯干,很快就掌握了车间的大部分技能。按照正常程序,他完全可以转为正式的工人了。
此时,他的周围又兴起了一股参军潮,年轻的贺同兴也想去体验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17岁时,贺同兴毅然放弃了转正机会,参军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