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王琰
4月25日凌晨5点,家住德城区的吴先生突发脑动脉瘤破损,一度生命垂危。德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介入中心、麻醉科协同合作,成功为他实施了复杂脑动脉瘤栓塞术。
患者今年45岁,被送往急诊时意识已模糊。接诊医生立刻为他做了急诊颅脑CT,结果让所有人紧张起来——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一急症致死致残率极高。
神经外科值班副主任医师何东峰仔细研读了颅脑CT后发现,患者为脑内弥散性较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是自发状态。“这不是普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而是一处隐藏动脉瘤破裂出血。”何东峰说。为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何东峰第一时间为其使用止血降压、止吐止痛药物,并带着抢救药品全程陪伴检查。
患者病情极其紧迫,科室主任刘峰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神经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专家迅速集结。影像科重新为患者做了急症脑部血管成像,结果出来后抢救难度又增加了。患者脑中有一个直径8毫米的大型脑动脉瘤,且已经破裂,还存在先天血管畸形,本应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右侧大脑后动脉,却异常生长在动脉瘤底部。
医疗团队面临两难抉择:传统开颅夹闭术创伤大且难以保护畸形血管;常规介入栓塞术又因瘤体形态特殊存在致命风险。
在反复研判、讨论过后,治疗团队决定实施高难度支架辅助栓塞术,与死神展开较量。手术中,通过右侧颈动脉穿刺建立通路,将微导管精准输送至病灶部位,随后采用支架辅助技术,从瘤体顶端逐步向下放入七个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手术十分成功。
次日,吴先生意识完全清醒,头痛症状消失,复查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本吸收。经过两周康复治疗,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未遗留任何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