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实施复杂脑动脉瘤栓塞术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王琰

4月25日凌晨5点,家住德城区的吴先生突发脑动脉瘤破损,一度生命垂危。德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介入中心、麻醉科协同合作,成功为他实施了复杂脑动脉瘤栓塞术。

患者今年45岁,被送往急诊时意识已模糊。接诊医生立刻为他做了急诊颅脑CT,结果让所有人紧张起来——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一急症致死致残率极高。

神经外科值班副主任医师何东峰仔细研读了颅脑CT后发现,患者为脑内弥散性较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是自发状态。“这不是普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而是一处隐藏动脉瘤破裂出血。”何东峰说。为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何东峰第一时间为其使用止血降压、止吐止痛药物,并带着抢救药品全程陪伴检查。

患者病情极其紧迫,科室主任刘峰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神经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专家迅速集结。影像科重新为患者做了急症脑部血管成像,结果出来后抢救难度又增加了。患者脑中有一个直径8毫米的大型脑动脉瘤,且已经破裂,还存在先天血管畸形,本应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右侧大脑后动脉,却异常生长在动脉瘤底部。

医疗团队面临两难抉择:传统开颅夹闭术创伤大且难以保护畸形血管;常规介入栓塞术又因瘤体形态特殊存在致命风险。

在反复研判、讨论过后,治疗团队决定实施高难度支架辅助栓塞术,与死神展开较量。手术中,通过右侧颈动脉穿刺建立通路,将微导管精准输送至病灶部位,随后采用支架辅助技术,从瘤体顶端逐步向下放入七个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手术十分成功。

次日,吴先生意识完全清醒,头痛症状消失,复查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本吸收。经过两周康复治疗,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