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 见习记者张丽娜 通讯员李梦娇
“就像胸口压着块大石头,稍微活动就喘不上气,严重时连平躺睡觉都困难。”近日,54岁的市民徐方(化名)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医生的努力下,成功完成了房颤消融手术。
徐先生长期胸闷、喘不上气,最近尤其频繁,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便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他存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且左心房、左心室明显扩大,心功能降低。“患者是典型的心律失常表现,持续性房颤随时面临脑卒中的致命风险,必须进行消融治疗。”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姚光涛介绍,消融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但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心脏已经明显扩大,不适用传统射频消融手术。
为了确保消融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姚光涛为患者制定了手术难度更大但治疗效果更好的“改良2C3L”消融方案——先进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再进行常规的射频消融。“改良2C3L”是目前我国在持续性房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术中,姚光涛在X线及三维超声引导下,对五个关键部位进行精准消融,既提高了消融成功率,又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心肌组织。术后,徐先生房颤症状减轻,两天后顺利出院。
除了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另一大治疗方向——起搏器植入技术,同样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跳过快或过慢,对于心跳过慢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姚光涛介绍,这项技术已从单纯的心率控制迈向更智能化的个体化治疗,“我们开展的生理性起搏技术,植入后位置固定,能和正常心脏起搏达成统一节奏,实现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技术创新背后,是系统化的学科建设支撑。医院心血管内科构建了从精准消融到智能起搏的完整治疗体系,积极开展脉冲场消融、CCM心脏收缩力调节等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组建了由心内科、心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组成的“护心联盟”,并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阜外医院专家建立密切联系,让曾经需要辗转求医的复杂病例,在本地就能获得高质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