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点 | 打通科创供应链 “武创院”这样实践

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了解推进科技创新的举措,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来支撑,这个生态系统涉及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要素。在探索统筹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大背景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2022年4月正式启动运行。

这是“武创院”一角。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作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致力于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重点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这是在“武创院”展出的“珞珈三号01星”模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聚焦大健康和生物技术、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命科学工具、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和新赛道,“武创院”整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组建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攻关关键和共性技术。目前,“武创院”已成立26家专业研究所、48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7家公共服务平台。

这是在“武创院”展出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劳动者1号。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资本“大胆”又“耐心”,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武创院”推动科创成果转化的特色亮点。

“大胆”在于,“武创院”积极给予早期项目一定科研经费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帮助企业快速起步。

“耐心”在于,“武创院”联合各方共同发起产业基金,对项目进行接力支持,有效分担产品商品化中的市场风险。待到项目实现增值后,各方再共享收益,实现财政资金有效利用、适度回报。

坚持以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创新主体,“武创院”成功孵化赋能了200余家科技企业,集聚国际国内创新创业人才700余人。

当前,“武创院”正不断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的“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无缝对接,累计汇聚中外院士21人、储备220余项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的项目。

记者:王自宸

视觉:张爱芳、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湖北分社联合出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