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非遗篇|香草为佩 寓意美好

五彩丝络,淡淡药香。香包,又称香囊、香缨等,是古代最为流行的佩带饰品。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记载,当时人们便以江离、芷、秋兰等香草作装饰佩戴在身上。





小小的香包,承载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考察时走进村里的香包制作室,还自己花钱买下一个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香包从选样到成型,均为传统手工完成。原型的勾勒,布料配色的选择,内料的填充,配饰的缝缀,都需要手工艺人的经验和智慧、严谨和认真。



融入人间烟火的非遗,日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以鲜活的“打开”方式,让年轻人找到国潮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刘佩

编导:吴念

作者:林凯、王轶彧

海报:胡心懿

配音:王帅龙

鸣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