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一书记”搭台 巧做增收文章 玫瑰花棚养出“生态鸡”
□本报记者胡兵 本报通讯员田腾腾
11月27日,走进平原县王杲铺镇甜北村的玫瑰花大棚,一幕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成群的蛋鸡在玫瑰花丛间悠然踱步,啄食杂草与虫子;鸡粪经自然发酵后,转化为滋养玫瑰的天然有机肥。这套“鸡助花长、花促鸡壮”的生态循环,是市人社局派驻甜北村第一书记李保栋与村“两委”结合当地实际共同探索出的创新模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我们在认真研究本地资源禀赋基础上,以‘花棚养鸡’为小切口,通过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和多元增收,让惠农政策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李保栋说。
面对花农拓展养殖业时遇到的鸡苗采购难、饲养技术不足等现实瓶颈,甜北村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资源整合方面,李保栋主动对接辖区龙头企业平原思玛特食品有限公司,集中采购优质鸡苗,从源头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技术支撑层面,积极引入市农科院专业技术力量。在专家指导下,他们借鉴成熟的“林地鸡”养殖经验,结合玫瑰花棚的特殊环境,创新形成了“花棚养鸡、鸡花互补”的生态循环模式。
这套创新模式在实践中展现出多重效益。“这批鸡苗进棚后,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健康状况非常理想,而且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李保栋提着一篮刚捡拾的鸡蛋介绍。
村民杨付全算了一笔账:养殖140多只鸡,预计每年能增收2万元。“单枚鸡蛋卖到1元,还供不应求!”他欣喜地说道。
为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他们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新模式。通过与山东四方技师学院合作举办电商直播培训班,村民们掌握了网络销售的新技能。今年“双11”期间,首批鸡蛋通过微信小程序“第一书记助农优选”试水线上销售,1000余枚鸡蛋迅速售罄。他们还及时更新玫瑰花、鸡蛋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渠道。
这一创新模式取得成效后,甜北村正谋划更长远的发展。据了解,杨付全现有的10个玫瑰花大棚将逐步推广这一模式,通过扩大养殖规模、优化技术体系和拓展电商渠道,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生态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