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耕食品产业革新与价值链攀升,从一种产品到一个园区——临邑:“舌尖产业”有滋有味
临邑县特色食品产业园区俯瞰
山东惠生食品有限公司鸭肉分割生产线工人有序作业
山东麦王食品有限公司面包生产线全速运转(本版照片由记者 刘振兴 摄)
□本报记者邓静 芦瑞瑞 本报通讯员任清松 朱雪松
9月25日上午,在临邑县特色食品产业园区,一辆辆载满面包的冷链运输车从华莱士北方生产基地驶出,分别开往北京、天津、济南等多个城市。八九月是生产旺季,华莱士北方生产基地日均产能大幅提升,可有效覆盖周边500公里内的连锁门店。
近几年,临邑县食品产业强劲崛起,如今园区已成为华莱士、薛记食品的重要供应链枢纽,聚集了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与创新资源。一个面包、一包酱料、一只肉鸭,串联起从田间地头到智能工厂、从原粮生产到品牌输出的完整产业链,讲述着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化食品产业强县跨越的变革故事。
2023年,临邑县获评“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2024年,全县食品产业规上企业达到37家,实现总产值75.80亿元、营业收入78.48亿元。
产业链协同锻造核心竞争力
走进位于孟寺镇的临邑县特色食品产业园区,空气中弥漫着酱料和烘焙的香气。这个园区看似普通,却汇聚了14家规上食品企业、六大产业链。而这一切源于临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小麦、玉米产量充足,畜禽养殖九成实现规模化。
“特色食品产业园区是临邑重点发展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我们不再拘泥于单一粮食输出,而是要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打造自己的食品品牌。”孟寺镇党委书记牛凯说。
临邑发展食品产业,离不开德州市建设食品名市的战略定位。该县抓住机遇,发挥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华莱士北方生产基地的故事最具代表性。该基地落户临邑县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后,吸引了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关注。看中华莱士庞大的汉堡加工需求以及孟寺镇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麦王、华麦等食品企业迅速跟进落户,建设了现代化的粉料加工、面包胚生产等一体化项目,为华莱士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同时,一些食品包装、调味品生产企业也纷至沓来,在园区投资建厂,为华莱士生产定制化产品。围绕华莱士北方生产基地,园区已吸引味库、上盈等6家配套食品企业集聚,形成了以快餐食品加工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集群。
“我们不仅看中临邑的原料优势,更看中这里完整的产业生态。”味库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明勇说,“从面粉到蔬菜、从包装到调味品,这种供应链本地化率达80%的发展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同样的链式发展也体现在山东惠生食品有限公司。
惠生食品年屠宰肉鸭4000万只,除自身构建起现代化养殖体系外,还带动临邑县300余个合同养殖户,形成从种禽繁育到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从最初的鸭肉分割到现在的熟食深加工,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实现了单一原料输出到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公司总经理王胜介绍。
以商招商、以链强链——临邑县通过龙头吸引配套企业集聚,不仅显著降低了物流、采购和生产成本,更极大增强了区域产业抗风险能力与协同创新效率,形成区域产业生态优势。目前,全县已形成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粮食加工、调味品制造、肉禽加工、蔬菜加工五大产业集群。
车间里掀起“智造”变革潮
9月23日,山东三千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身着无菌服,监控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变化。这家成立4年的企业,凭借智能生产和风味创新,在竞争激烈的调味品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
三千酱在临邑县投资2.3亿元建厂,其中硬件设备投入超1.4亿元,2025年又追加投资1亿元建设了肉制品生产加工项目。目前,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拥有了国内先进的全自动灌装机、酱料多列机,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提供标准化酱料的同时,三千酱基于消费者口味,利用大数据优化配方,同步输出菜品搭配方案。公司副总经理王瑾道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发中,我们综合考虑了产品性价比、客户接受度、业务匹配度等多重因素,实现‘一品多味,一味多品’,精准匹配市场多元化需求。”
目前,三千酱累计服务连锁餐饮品牌25个,覆盖全国超2万家门店。
从“制造”到“智造”,不仅需要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更需要人才智力的创新保障。
在蓝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江苏海洋大学段蕊博士领衔的团队正加速胶原蛋白肽提质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我们聚焦提取技术升级,实现胶原蛋白肽提取的更高纯度和产出效率。”段蕊介绍。蓝力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生产各类蛋白肽产品约9000吨。公司一直致力于做“高品质的多肽产品”,注重科技创新,走产学研之路。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临邑县通过“靶向引进高端人才”“校企联合培育本土人才”“搭建人才创新平台”三大策略,为产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核心人才通过专利技术入股,分享创新成果。
政策支持为创新注入动力。临邑县对获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在兑现上级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万至5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攻关。目前,该县拥有5家食品类高新技术企业,持有发明专利68项,建成省级研发平台2个、市级7个,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市场变局下的突围之战
出口承压、成本攀升、利润收紧……多重挑战下,临邑食品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当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怎样在变局中开辟新路?如何以创新守住“舌尖上的生意”?
在临邑,从企业到政府,一场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已经打响。
“懒人经济”浪潮之下,消费需求正飞速转向便捷与个性化。预制菜、复合调味料站上风口,直播带货重塑消费渠道,曾经的粗放式增长已不可持续。“行业正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升级。”临邑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法睿表示。
瞄准年轻人“想下厨却怕麻烦”的痛点,三千酱推出“一酱成菜”系列产品,让厨房“小白”也能秒变大厨。“这款烤鱼酱今年销量同比增长超50%,说明我们抓准了消费者的需求。”三千酱公司总经理钟晖表示。同样发力便捷赛道的康喜食品,将速冻包子、烧麦送进居民小区便利店,抢滩早餐与应急餐饮市场。
而主营干果产品的薛记食品则选择向产业链深处扎根——投资超10亿元建设标准化供应链基地,打造从原料到营销的全链路控制。“这不仅关乎产能,更是品质和话语权的基石。”临邑薛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兴柱说。
企业在突围,政府也在同向发力,扮演“助推器”和“铺路人”的角色。一方面,积极搭建“政金银企”对接平台,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缓解企业研发需求;另一方面,孟寺镇与济南市新市镇携手推出95项“跨域通办”政务服务,让企业告别“两地跑、反复问”,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眼下,临邑食品产业正在用核心业务的“稳”与战略布局的“远”,积极回应市场之变。从一个面包、一包酱料、一只肉鸭到一条产业链、一张服务网,一场政企双向奔赴的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
■短评
“改”出新动能 “链”就新生态
华莱士面包从智能车间下线、三千酱产品精准匹配市场……临邑食品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串珠成链、聚链成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突围,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人才智力的深度融合。临邑食品企业用大数据解析味蕾,用科技专利提升附加值,通过“靶向引才+专利入股”集聚高端人才,从“拼资源、拼成本”向“靠技术、靠创新”转变,真正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
新质生产力的活力,源于产业链与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种产品到一个产业链,从一家企业到一个园区,临邑以龙头为牵引,贯通上下游企业形成高效集聚的产业生态。这种“龙头引领+要素协同”模式,让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在产业链上高效流动,将传统农业资源转化为现代产业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落地,离不开政企协同的生态护航。政府从“管理者”转向“培育者”,通过提供精准政策、跨域服务、金融活水,为企业构筑起“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发展生态;企业主动作为,深耕供应链、拓展新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是县域经济在多重挑战下能够稳住基本盘、培育增长极的核心力量。
从“无”到“有”,靠的是眼光和胆识;从“有”到“强”,靠的是创新与协同。临邑食品产业的崛起说明,产业升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把脚下的资源“吃干榨净”、让发展伙伴“同频共振”。只有织成一张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网,才能在激荡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