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互补项目现场图
□吴国垠
近日,武城县鲁权屯镇代官屯村的渔光互补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对光伏板进行日常维护。阳光下,连片的光伏板与水面相映成趣,水下鱼儿自在游弋,这幅“板上发电、板下养鱼”的图景,正是武城100MW渔光互补项目激活乡村闲置资源的生动写照。
鲁权屯镇地处滞洪区,境内有345个坑塘,长期存在闲置浪费的问题,总面积达3057亩,不仅占用土地资源,更成了影响村容的“卫生死角”。2024年初,鲁权屯镇引进武城县粤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渔光互补项目,为这些“沉睡”的坑塘带来转机。
项目通过“光伏+养殖”立体模式,让闲置坑塘实现“一地两用”。板上光伏板转化清洁能源,板下水域养殖鱼虾,形成生态循环系统。据统计,项目当年便为29个行政村带来250万元租金收入,带动集体与村民双增收。“以前坑塘荒着没用,现在每年能拿租金,坑塘变成了聚宝盆!”代官屯村村民张志胜说。
项目推进过程中,不少村民有顾虑,尤其担心存在安全问题。为此,镇上召开村民代表会解疑释惑,依法处理合理诉求。
如今,项目已全面投用,既提供清洁电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又通过稳定租金支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