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 “沉睡资源”成消费新场景

原标题:德州市引入多元主体、找准盘活路径、健全保障机制,不断盘活闲置资产—— “沉睡资源”成消费新场景

7月26日,德百奥莱·德州589街区开街,引来众多游人。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李禄超吴鹏

闲置资产是待唤醒的“沉睡资源”。近年来,我市将盘活闲置资产作为重大改革事项,探索出台盘活低效闲置土地房产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实施方案,通过引入多元主体、找准盘活路径、健全保障机制,让闲置资产焕发新生机。

多元主体激活“沉睡资源”

每到周末,位于天衢新区的德百奥莱·德州589街区内人流如织,格外热闹。这片3万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里,运河文化脉络与市井烟火交融。

德州589街区所在的德百奥莱广场曾是原华羽集团废弃卸货场,闲置多年,但周边人员密集,地理位置优越。我市围绕“运营新模式、消费新场景、游乐新体验”定位,由德百集团盘活该地块打造德百奥莱广场,引导企业在改造中植入德州589街区、冰雪王国、天衢不夜城等多元业态,既让废弃厂房“活”起来,更让消费场景“新”起来。“我们每月都策划主题活动,让这里变成市民愿意来、留得住的消费新空间。”德百集团总经理助理、融媒体中心主任苑德军说。德百奥莱广场获评“全国商业消费热点新地标”,并入选首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案例。

德百奥莱广场的成功,源于我市对闲置资产盘活的系统性谋划与精准施策。我市积极响应关于老旧工业厂区改造的政策号召,将闲置资产细分为国企资产、行政事业资产、金融资产、民营资产等6大类。“我们将闲置资产盘活与城市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深度绑定,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引入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平台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闲置资产再利用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市自然资源局开发利用科科长朱林林说。

原德州市劳服技校校区自学校搬迁后长期闲置,2022年7月由市政府划转德州市财鑫集团盘活运营。该资产毗邻多个居民社区,周边群众养老需求迫切。市财鑫集团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依托该处资产高标准改建财鑫康养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全市首例统筹闲置国有资产、运营社区养老事业的民生项目,提供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康复护理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我们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为抓手,持续深耕‘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建设,通过将闲置资产转化为优质民生服务供给,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市财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作勇介绍,项目自运营以来获得广泛关注,累计入住老人57名,已在7个县市区延伸拓展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服务失能人员超1700名。

“一地一策”定制盘活方案

位于禹城市的新街口商业街,汇聚了美酒美食、休闲娱乐等多元业态。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人流连忘返。如今,这里已成为禹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片区域原本是禹王亭酒厂旧址,已有77年历史。为保护利用工业建筑历史遗存,延续城市记忆,禹城市引进了山东新街口产业园项目。禹城新街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物业经理李玉芬介绍,通过充分考量旧厂房的地理区位、建筑特色及消费潜力,对核心建筑按照清末民初建筑风格进行了改造,打造出了老酒厂、新街区交相呼应的城市流量IP。

目前,我市通过对闲置厂房、楼宇、土地等开展排查,已梳理出拟盘活闲置资产121处、总面积4096亩。“我们将具备盘活条件的低效闲置资产纳入项目库,建立起‘资产画像+需求图谱’双轮驱动机制。依据闲置资产区位、类型、规模等,结合服务业细分领域需求,明确功能再造、业态植入、复合开发三种盘活路径,‘一地一策’制定盘活方案。”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赵攀说。

针对因规划调整、产业转移而闲置,或不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楼宇,我市结合其功能定位、周边配套和社会需求,引入新兴业态,实现“腾笼换鸟”。原中国水电十三局办公楼因业务调整退出后,借助区域周边科教资源富集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参与”模式,成功引进纳阳教育科技产业园,发展高新科技研发、教育资源推广、人才创业孵化等业态。

德达集团对闲置多年的宏力北厂区厂房进行盘活,将不同产业和功能有机融合,发展品牌4S店、汽车租赁、智慧驾校、特色餐饮等,已吸引新坐标卡丁车俱乐部等20余家商户入驻,打造多业态融合的汽车消费产业园区。

健全机制构建“长效发展”生态

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增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事关城市发展活力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此,我市出台支持利用存量空间发展服务业的工作方案,健全保障机制,在项目规划、要素保障、改造审批等方面依法给予便利,构建“长效发展”生态。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支持各类经营性用地及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调整为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用地,涉及服务业用地规划调整的,坚持“按需调整”,开通绿色通道。支持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优化未开发地块规划方案,适当降低容积率,增加批零住餐、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配比。

加强闲置资产区域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确保入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盘活闲置资产用来发展服务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创新调整县乡财政体制机制,鼓励镇街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服务业创收,在财政分配上给予政策倾斜。引导鼓励各县市区用好专项债收储存量闲置土地。

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带押过户双零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线上封闭运行等举措,减轻买卖双方过户时的资金压力,推动低效闲置土地房产的盘活。目前,已办理企业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70笔,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84亩、厂房26.9万平方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