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区组织游园会活动
孩子在迎宾社区设计风筝
迎宾社区“红领巾楼道长”宣传安全知识
阳光社区组织孩子外出研学
□文/图本报记者孟志远 本报通讯员郭兆文
暑期的晏北街道各个社区童趣满满。在牡丹社区,十几个孩子正屏息凝神,为手中的石膏娃娃涂上色彩,创作出梦幻主题作品。家住在迎宾社区的六年级学生杨天佑正挨家挨户敲开济北郡三期2号楼住户的门,右臂上“红领巾楼道长”袖标十分引人注目:“叔叔,消防通道的纸箱是您家的吗?我们帮您清理吧。”阳光社区则组织30余名小朋友走进县消防救援大队,穿上灭火战斗服,沉浸式体验消防日常。在晏北街道,这样的儿童友好场景已是常态。
近年来,晏北街道聚焦“看护难”这一核心痛点,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的血脉,通过托管服务、兴趣课堂、儿童自治三大路径,让社区空间真正成为孩子的“成长乐园”。
破解“看护空窗” 打造家门口的“成长加油站”
“上班前把孩子送进党群服务中心,下班来接时,作业写完了、手工做完了,连防溺水口诀都背得滚瓜烂熟!”8月11日,说起晏北街道的“红领巾假日成长营”,双职工家长李女士连竖大拇指。
今年暑假,晏北街道瞄准“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这一痛点,直接把各个城市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成家门口的“暑期乐园”。
其中牡丹社区精心策划的“牡丹少年·成长加油站”暑期公益课堂,无疑是破解“看护难”的典范。从7月初到8月,这里成为社区孩子的“第二个家”。由3名社区工作者与4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护航团队”轮班坐镇,一对一辅导作业。每天为孩子们制定学习计划,错题当场清零,并通过“每日反馈”机制,让忙于工作的家长也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实现“家长安心、孩子开心”的双赢。
针对年龄稍长的中学生、大学生,阳光社区创新推出“一元自习室”。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城市书屋、城市书房等空间,以象征性收费(一天一元钱),提供安静、舒适、有学习氛围的环境。每日开放时间六个半小时,覆盖主要学习时段,空调、无线网、饮用水免费供应。这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物理空间,更解决了部分家庭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兴趣课堂体验“花样整活” 激活童年创造力
7月31日上午,齐河天润齐源乳品研学实践基地迎来了50余名阳光社区的小朋友。透过玻璃幕墙,全自动生产线的精密运作让孩子们连连惊叹。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包装,每个环节都彰显着科技的力量,孩子们亲眼见证了一杯牛奶从“源头”到“餐桌”的蜕变。
“看护绝非简单地‘看住’,而是在守护安全的同时,融入教育、激发兴趣、促进全面发展,让孩子们的假期时光成为成长的养分。”阳光社区党委书记钱金金介绍,今年暑期,阳光社区创新推出暑期夏令营活动,包含手工制作、科技研学、运动会、红色观影、消防救援体验等,通过实践与美德教育融合的模式,让孩子们既能学习领略文化知识,又提高动手能力。
牡丹社区也同样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声如夏花笔写童心”朗诵课堂,邀请市、县朗诵专家走进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专业的朗诵和即兴评述技巧;“我心向党学党史红色基因共传承”红色研学组织青少年走进齐河县委党校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在沉浸式的展厅中,情景再现、历史影像让孩子们屏息凝神,认真聆听革命历史,这趟红色之旅,让爱党爱国的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亲子花束DIY主题活动中,孩子在妈妈的指导下精心挑选、包扎花束,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花香笑语中弥漫。
儿童友好社区的基础是安全与健康,晏北街道将“守护”融入服务细节。联合专业护眼中心,为辖区儿童提供免费视力筛查、检测及健康评估,并给予个性化建议。组织幼儿园小朋友走进牡丹社区安全科普馆,观看科普视频,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术,体验VR蛋椅、触电体验设备,将安全意识通过体验式学习深植童心。
社区治理“小鬼当家” 培育家园小主人
晏北街道的创新实践,不仅在于服务儿童,更在于点燃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从受益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向阳花”少儿志愿服务队如同它的名字,正在阳光社区蓬勃生长。这支由30余名儿童组成的队伍,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百余小时。清理楼道广告、探望独居老人、参与社区民情调查都是他们的“工作清单”。志愿积分可兑换文具玩具,累计10次服务更将收获《优秀志愿者》证书——今年儿童节前的积分兑换市集上,孩子们高举用汗水换来的玩具和学习用品,笑容比阳光更耀眼。
“红领巾楼道长”们则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今年迎宾社区选拔出一批表现优秀、责任心强的少先队员担任“红领巾楼道长”。经过专业培训后,像杨天佑这样的17名“小楼长”们佩戴袖标参与消防通道清理、垃圾分类宣传等治理行动。“王叔叔,楼前飞线太危险了,您快把它收回去吧。”童稚的劝解往往比公告更有效。
晏北街道还在多个社区建立“童声议事”机制。从社区儿童空间采用圆角家具防碰撞的设计,到电影放映主题的选择,晏北街道通过问卷、儿童议事会广泛征集建议。孩子们在亲手布置的读书角翻阅绘本,在自己选出的《志愿军:存亡之战》放映现场沉浸观影——这些参与感,正转化为儿童对社区家园的认同。
“打造儿童友好社区,需要我们真正俯下身以‘一米视角’倾听童声,才能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晏北街道党工委委员张绍帅表示,未来将继续整合社区资源,帮助辖区儿童在学习之余,更全面地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