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育龙头、塑品牌、强支撑,培植3000余家暖通空调企业,年产值300亿元——武城:创新引领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7月21日,“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山东·武城精准采购对接会举办,国际客商与武城企业现场签订暖通空调产品采购意向协议
海创集团各种大型智能设备整齐排列、有序生产
海创产业园已吸引16家企业入园 本版照片杨戈摄
□本报记者杨德林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于宁 李淑冉
一个面积不足800平方公里的小县,因为暖通空调产业而蜚声海内外。历经50余年的创新发展,武城县的暖通空调产业企业数量已有3000余家,孕育出年产值300亿元的江北最大暖通空调生产及安装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制冷空调北方产业基地等称号。
“量变”到“质变”,重塑发展格局
行走在鲁权屯镇宏海路,道路两侧的暖通空调关联企业鳞次栉比。“一提到武城的产业,人们首先会想到暖通空调。”8月11日,山东省暖通空调产业协会会长王宝亮介绍,武城暖通空调产业的起步,得益于上世纪70年代北方地区对暖通设备的巨大市场需求。正是敢闯敢试的鲁权屯镇农民,率先搏击市场经济大潮,从手糊玻璃钢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缔造了“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
这一阶段,产业以“量”的扩张为核心,企业多以粗加工为主,通过满足基础市场需求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产业短板也逐渐凸显。2016年,一场“绿色大考”全面启动,环境治理力度空前,武城县内大量分散式、作坊式空调配件企业都在整治之列,产业发展面临“生死抉择”。
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武城县无震荡关停1017家“散乱污”企业,并催生出110家“共享工厂加盟公司”,通过车间共享、设备共享、市场共享,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业税收年均增幅30%以上。
山东中威空调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是这场转型的典范之一。2017年,中威集团发挥品牌、资质、认证等优势,率先建起共享平台,吸纳小微企业带着设备、工人加入“中威清洁共享通风工厂”,将100多家小企业整合为20个专业单元,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还促进了“散乱污”企业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发展,中威集团赋予“共享”模式新的内涵——在全国建成36家共享工厂及12家下属公司,构建强大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共享”模式有效解决了原材料短缺和生产安装物流受限问题,集中生产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今,武城县坚持以“治劣、扶优、提中间”为主线,疏堵结合、分类施策、整合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成立暖通空调产业链党委、空调产业发展办公室,编制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同时,着力健全行业标准,帮扶空调协会制定团体标准15项,累计有507家企业上报标准1890项。在全国率先研发编制暖通空调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加速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
培育行业龙头,加速产业裂变升级
走进海创集团生产车间,上百台崭新的大型智能设备整齐排列、有序生产。“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已达到78%,一个人就可以管理2条生产线、控制10台自动冲压设备。”海创集团运营总监尹兴华介绍。
海创集团由北京海林公司、山东同创公司与山东暖通产业协会合作成立,总投资15.73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28栋,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集制造、研发、检测、实验、办公、展示于一体,以智能制造链为核心,打造中央空调产业生态圈、空调产业一站式服务系统。
“海创集团拥有高标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空间,依托业内顶尖专家的技术支持,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在降耗、降噪等诸多方面申请专利数十项。”尹兴华介绍,海创空调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性价比优势的中央空调数字智能热泵机组、末端产品ODM及配套件供应商。目前,海创集团生产的风机盘管、直膨机空调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等产品,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像海创集团一样,德州华辉、宁波东灵、卓燕空调、华信集团等企业纷纷选择到武城投资建厂,有效改善了当地暖通空调产业缺大少强的被动局面。
在海创产业园“身后”,中央空调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进一步加速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园区70%用于安置园外老企业,剩余30%作为滚动更新的先行区,将‘小散乱’游离资源统一整合入园,培育新的中小企业孵化器、产业发展增长极。”鲁权屯镇副镇长王泽彬说。
搭建创新智库,壮大优质群体
眼下,科瑞特空调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赶制一批智能化高效节能轴流风机。该机组通过在关键部位加装智能控制器,把运行数据上传到企业搭建的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机组运行参数智能可调。
高效节能轴流风机是科瑞特的专利产品,不仅节能效果显著,还具备出色的降噪功能。然而,就在2年前,正是因为降噪技术不过关,企业产品被国外客户拒之门外。
转机来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一次走访。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通过武城县人才技术需求信息库,为企业精准匹配到相关领域的前沿院校——华北科技学院。“政企校”三方发力,仅10个月时间就突破了风机与电网、储能设备的协同控制技术,拿下了2025“低噪音空调冷却系统”国家专利。产品性能对标欧美标准,成功叩开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大门。
在武城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范忠新看来,壮大优质企业群体,锻造新质生产力,根本要依靠科技创新。该县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搭建支撑平台,增强科技供给,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16个,柔性引进中国制冷学会原副理事长肖大海、山东制冷学会常务副会长孔繁彬等200余名高层次人才,打造产业创新发展智库。同时,遴选业务骨干组建“政策进企”宣讲专班,让企业弄懂、熟知、会用科技创新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此外,还不断优化“政府+企业+高校”合作模式,建立人才信息库,提高校企双方对接匹配度。
成立于2011年的兴恒环境科技集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通过与智库合作,他们先后研发出养殖专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养殖专用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智能蘑菇方舱等设备,为农业种植、家禽养殖提供了智能、高效选项。
养殖专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是企业专门为养殖行业打造的拳头产品,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很多养殖企业的通风设备是把室内污气直接排走,室外新风直接进入养殖舍,这样既浪费了热能,又容易导致畜禽受冷引发疾病。”兴恒环境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宋士武说。看到机遇的兴恒集团与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合作,围绕这一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终于研发出养殖场所通风热回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武城县政协副主席、暖通空调产业链链长沙汉斌介绍,全县现有暖通空调生产企业3000余家,构建了涵盖8大系列3500多个品种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获得3CF消防认证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