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告别“蜘蛛网” 小区“无线”美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邓静)

“以前一到刮风下雨天,网线就断,现在不会再有这种顾虑了。”7月2日,天衢新区新城市花园小区居民郑玉霞感慨。她的感受,源于前一天风雨过后网络依然顺畅的体验。

新城市花园小区部分楼宇建于2000年前后,由于当时未预留入户弱电管道,导致宽带、电视、电话等线缆在楼宇间、楼道口杂乱缠绕,形成影响观瞻且隐患重重的“蜘蛛网”。一些老化线路在风雨天气极易受损,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令通信运维人员疲于奔波。

为根治类似“顽疾”,德州市通信发展办公室联合各通信企业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治理标准,并创新性地推行“共建共享”模式:由一家通信企业负责单个居民小区的宽带接入工程统一建设,满足所有运营商共享需求,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后期维护缺位。同时,有条件的小区配套建设地下线缆管道。

“有了地下管道,线缆入地就有了基础。”德州移动天衢分公司客享中心项目经理赵勇介绍。线缆统一埋入地下管道,经由楼道侧面套管进入楼道内的“四网合一”光纤分纤箱。在这个如同“四室一厅”的箱体内,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四家运营商的光纤井然有序分布。线缆入地、套管后,曾经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消失不见,风雨天频繁断网的烦恼成为历史,居民对改造效果非常满意。

改造带来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赵勇坦言:“过去遇到恶劣天气,报修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们得忙活很久才能全部修好。现在日常巡检频次大大减少,主要是看线缆是否凌乱缠绕,工作量减少了90%以上。”

新城市花园小区的成功实践并非个例。目前,在德城区、天衢新区等多个区域,各通信运营商都打造了线缆整治的“精品点位”。这些点位坚持高标准整治,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除了通信“蜘蛛网”,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也是整治重点。我市出台《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建设,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各小区因地制宜加大公共充电车棚建设力度,采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方式,努力让居民充电不再难,生活更安全、更舒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