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夏津金都社区退休老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悉心守护87位高龄独居老人——
敲敲门问问安 邻里温情在身边
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测量血压、血糖
德州新闻网讯 刘晓 杨文强
7月2日,在夏津县金都花城小区,68岁的退休老党员冯玉清身背一个沉甸甸的“幸福百宝箱”,与7位银龄伙伴穿梭于21栋步梯楼宇间。箱内,血压计、血糖仪、急救药品、健康档案、维修工具一应俱全。半年间,这抹“志愿红”叩开了87户高龄老人的家门,更悄然撬动了一场老旧社区的治理变革。从最初的1项服务扩展到15项,从定期上门升级为24小时在线,这支名为“金相逢”的银龄志愿服务队,用近邻模式书写了基层治理的暖心答卷。
2022年,冯玉清退休后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骑着单车穿行摸排,平安巡查、调解矛盾、倾听需求,成了居民口中的“老冯大叔”。他发现小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40%,步梯楼林立,80岁以上老人普遍面临下楼难、看病难、买菜愁的困境。
为此,冯玉清联合社区社工、红色楼道长、志愿者等200余人发起敲门行动,线上线下建立民情档案,精准锁定87位高龄独居老人。社工梳理需求清单,招募特长志愿者,并链接资源为冯玉清等首批8名核心队员配备了专业设备。
“张阿姨,血压稳着呢,药按时吃啊!”曾当过军医的张书林娴熟地为老人测量血压,刘荣华则陪着聊天解闷。“看到老人笑容多了,身体硬朗了,我们干劲儿更足了!”队员们感慨,助老服务让退休老同志在社区喜相逢、再上岗,队伍由此得名“金相逢”。“发挥余热,生活充实,我们要‘相逢’到老!”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金相逢”的服务版图不断拓展:血压血糖检测、代买代办、陪伴聊天、打扫维修、家具搬运……半年增至15项。一张精心设计的暖心服务卡贴在老人床头,成为“可视化菜单”:24小时紧急呼叫(安心)、每周回访(关心)、医疗上门(贴心)、生活代办(省心)、节日陪伴(暖心)——“五心服务”触手可及。
“远亲不如近邻!以前生病硬扛,现在一个电话,‘红马甲’比闺女到得还快!”独居老人王秀玲拿着志愿者送来的降压药,感动不已。从被动等待到24小时在线响应,“3分钟接单、15分钟上门”的极速服务,让高龄老人的急难愁盼有了定心丸。
服务的深化,催生了社区幸福裂变。在“金相逢”和社区工作者的带动下,小区从“陌生人社会”回归“熟人社会”,邻里温情流淌。变化悄然发生:12345市民热线投诉锐减,毁绿种菜现象消失,居民自发组建起护绿队、文明监督团、螺丝钉服务队、智囊团,主动参与家园治理。
“过去干部跑断腿,如今志愿者领着群众干,老小区成了治理新样板。”金都社区党委书记张渤指着整洁的楼道感慨。“金相逢”的近邻经验已升华为“银龄治理123工作法”在全县推广:1核引领(老党员激活银发人才库)、2翼驱动(专业社工设计+志愿者落地)、3圈融合(需求摸排圈、服务响应圈、资源共建圈联动)。
夏津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滕儒训表示:“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创新,织密服务网络,打通联系群众的‘毛细血管’,用党建激活微治理,以新志愿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