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乐缝”服务 温暖邻里

志愿者在制作“艾草枕头”

\"乐缝\"志愿者们在研究缝补技术

志愿者介绍新发明的便捷翻身器

给社区老人送去新缝制的“骨头枕”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姜伟 通讯员焦聪 高琪琦 摄影报道

在德城区新湖街道,一群“巧手奶奶”用最朴素的工具——针与线,默默编织了20年的社区温情。她们就是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20年来,她们义务为街坊邻里缝补衣物。飞针走线间,缝进的是邻里互助的温度,织就的是社区凝聚的纽带,绣出了一幅“以针连心,巧治社区”的动人画卷。

走进乐缝创意坊工作室,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棉布的清香。志愿者们正熟练地缝补着一件件旧衣。

“2005年,看到邻居们衣服破了没地方补,想着发挥点余热。没想到这一针一线就‘缝’了20年。”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潘玉梅说。

20年时光流转,“乐缝”的服务清单早已从简单的衣物缝补,延伸至窗帘缝制、被褥翻新、爱心坐垫制作等。据统计,她们已累计服务居民超万人次,缝补、制作各类物品近5万件。一针一线不仅修补了物件的缺损,更织密了邻里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

新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宗耀评价:“乐缝创意坊是我们街道志愿服务组织的领跑者。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成立了党组织。她们不仅深耕志愿服务,还积极参与矛盾调解等基层治理工作,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20年,对乐缝创意坊而言,是沉甸甸的里程碑,也是充满希望的新起点。她们用20年的实践生动证明,基层善治的密码,往往就蕴藏在最朴实无华的日常服务之中。当社区居民万千“微需求”被针线般精细的服务一一回应,便汇聚成了融入街巷烟火气的持久温暖。

“只要大家还需要,我们就会一直‘缝’下去。下一个20年,我们还要探索更多服务形式,让这个‘针线筐’装下更多居民的幸福。”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创始人之一王秀英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