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策屯村的“幸福密码”

原标题:党建引领、高效自治、带民致富,入选全国文明村——谭策屯村的“幸福密码”

广东企宏铝业有限公司落户谭策屯村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刘磊 陈璐 路海朋

走进位于齐河县与济南市天桥区交界处的谭策屯村,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地上,一边是拔地而起的电梯洋房,另一边是规模初显的仓库群。不久前,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公布,齐河县谭策屯村榜上有名,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如今已实现治理高效、文明宜居的跨越式发展。

“村里连续18年没出过一起上访事件,秘诀就是人人都是‘当家人’。”谭策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兴恩指着墙上的“五位一体”结构图介绍。这套由党支部牵头,党员、群众代表、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是谭策屯村高效管理的“金钥匙”。

村“两委”为党员“设岗定责”,26位党员24小时待命,随时上门为村民排忧解难。“五位一体”人员定期入户听取意见,列出问题清单,在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上共同“会诊”,将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每年腊月二十六召开的群众大会,是村里最热闹的“议政日”。修路、投资、土地流转等大事,必须在群众大会上进行商议。群众大会不仅是商议会,也是“交账会”“质询会”,会上通过明白纸将村中一年的账目晒得明明白白,乡亲们有啥疑问,当场提、当场答,“钱袋子”看得清,开销笔笔有回声,大家心里才真正有底。

谭策屯村曾是典型的农业村。2018年,晏北街道组织党员干部赴浙江、寿光等地学习,其间,刘兴恩敏锐发现,“物业经济”是当地许多村庄的致富之道。谭策屯村紧邻308国道、济南绕城高速齐河东出入口,与济南天桥区接壤,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正适合发展“物业经济”吗?经过多轮学习考察后,刘兴恩将这一想法在群众大会上提了出来。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提议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这令他十分感动,“正是多年来的共商共治,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村党支部迅速行动,盘活30处闲置宅基地,整理出35亩土地。党员干部带头,全体村民参股,筹资1100万元,建成了18000平方米的高标准仓储库房和容量为5000吨的标准冷库。

硬件有了,客商从哪来?谭策屯村依托在外务工村民为家乡与企业“牵线搭桥”。为保证企业顺利落户,村里还自掏腰包改造了变压器等基础设施。企业运输遇阻,村干部带领党员、志愿者无偿搬运;外地员工生活不便,村党支部、妇联合力解决……全民为企的服务态度,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更多企业来此兴业。如今,该村集体年收入突破450万元,全体村民年收入超240万元。

站在即将封顶的小高层住宅前,刘兴恩告诉记者,去年5月,在晏北街道的支持下,谭策屯村启动了宅基地提升改造项目,在原村址统一建设电梯洋房,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同时通过集中规划住宅,腾出了170亩地用于发展产业,打造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仓储物流园。“园区建成后,能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将实现进一步增长。”刘兴恩笑着说,“我们村的发展路子就是共商共治,让发展的红利落到每个村民口袋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