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 “一把扫帚”扫出洁净美

原标题:

乐陵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把扫帚”扫出洁净美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进小区

机扫车清扫农村道路

智慧环卫管理系统显示屏

德州新闻网讯 文/图记者胥爱珍 赵鑫玲 通讯员苏安矗

漫步在乐陵城乡的大街小巷,目光所及之处,道路干净整洁,偶有洒水车缓缓驶过,水雾喷洒,留下一路湿润洁净。

“现在乐陵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乐陵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耿勃说,去年以来,乐陵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全力加快市场准入步伐,构建起政府“主导+监管”、企业“投入+服务”的高效运作体系。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严格把控监管环节,企业积极响应,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双方协同发力,全力推动垃圾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不久前,乐陵市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获评全省改革精品案例。

市场化运作,“一把扫帚扫到底”

4月8日,在朱集镇生活垃圾转运站,驾驶员芦芳良熟练操作,将满满一车垃圾装载完毕,启程前往城区的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在光大公司,这些垃圾成为发电的宝贵资源,实现“变废为宝”。“5年前,这种模式想都不敢想。”芦芳良说。

过去,乐陵市乡镇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集中填埋。这种方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容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也影响乡村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2019年,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入驻乐陵,引入新的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处理有了新选择。

2023年7月,乐陵以建设“无废城市”为契机,对环卫工作进行市场化改革。经过公开招标,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凭借在垃圾处置领域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显著优势成功中标,全面负责实施乐陵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暨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此后,乐陵市各乡镇的垃圾与城区垃圾一样,统一运往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处置。

“过去,城区和乡镇的环卫管理分散,涉及多家公司,管理模式和作业标准不一致,给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推进带来诸多困难。”乐陵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应急保障科科长杜培培介绍。在乐陵,城乡共有2100多名保洁人员。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主要力量,他们被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杨安镇双庙白村保洁员王清滨从事保洁工作已有5年,对2023年改革后的变化感受尤为深刻。“我们参加了系统培训才上岗,村里的卫生清扫点位划分得更细致了,卫生标准也更高了。不过,每次听到村民们夸赞村里环境变好了,我心里那股子干劲儿就更足了!”4月8日上午,正忙着挨家挨户收集垃圾的王清滨满脸笑意地分享道。

对于城区而言,机械化保洁作业水平直接关乎作业质量。3月22日,一场机扫作业竞技赛在挺进路展开,比赛内容不仅涵盖正常路段的清扫,还巧妙融入了设置路障等多处复杂路段的比拼,9名司机驾驶着车辆“一决高下”。评委们依次对机械手的作业质量、完成程度等方面进行细致打分。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了前三名。“以赛促学,我们的机械操作水平在大赛中得到了提高。”夺得第一名的机扫车司机郝俊岭说。

在乐陵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城区被划分为8个片区,16个乡镇(街道)以行政区划自然成区。每个月,城区的4个片区以及16个乡镇(街道)的保洁村庄会统一随机抽查,以此激励大家不断提升作业水平。

设施升级,实现智慧化监管

“今日出车236辆,作业车55辆……”在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智慧环卫管理系统显示大屏上,环卫车辆信息一目了然。各类实时数据跳动闪烁,大数据分析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人员可随时查看。

“我们给每一辆环卫车都装上了GPS定位及作业监控系统,就像给它们安上了‘眼睛’。车辆的作业范围、行驶轨迹,都会实时上传到智慧平台。监管中心大屏、管理人员的手机端,随时都能清晰查看。”智慧环卫管理人员郝远斐站在大屏前,一边指着上面跳动的数据,一边介绍道,“如果车辆偏离既定作业范围,系统捕捉到异常数据,管理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立刻联系现场人员进行状况处理。”

说着,郝远斐轻轻移动鼠标,屏幕画面随即切换到了枣城北大街垃圾中转站的实时监控画面。只见中转站里,车辆有序进出,工作人员忙碌而专注。智慧监管平台像一个庞大的“智慧中枢”,不仅牢牢掌控着环卫车辆的一举一动,还能将作业车辆、中转站等涉及环卫工作的所有环节的公共监控视频汇集起来。环卫作业的全部流程,从垃圾投放、收集,到转运、处理,都被纳入智慧监管体系,真正实现了环卫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接管环卫工作后,对环卫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在垃圾分类转运与机械化作业方面,投入了大量先进设备:更换各类环卫作业车辆577辆,其中15辆十八吨机扫车、5辆五吨小机扫车、2辆深度保洁作业车;77台后压缩垃圾运输车。不仅如此,乡镇也有了湿扫作业。以往尘土漫天、清扫难度大的街道,经过车辆强劲水流的冲刷洗扫,变得干净整洁,乡镇环卫作业更加高效快捷。

乡镇垃圾投放环节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杨安镇堤北董村为例,原来村里有50多个垃圾桶,“撤桶并点”后,村里留下了一处垃圾集中投放点和两处垃圾分类亭,20个垃圾桶承担着整个村的垃圾收集工作。“‘撤桶并点’,是乐陵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对乡镇进行的集中改革。针对不同村子的特点,依据村落布局,精心选定集中投放点,条件允许的地方还增设了垃圾分类亭,引导村民规范投放垃圾。”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环卫运营部专工朱明介绍,对于村内道路条件较好的村子,配备了上门收集车,由保洁员驾驶,定点挨家挨户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

自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统一管理以来,16个乡镇(街道)的1035个村子焕然一新。154辆上门收集车,穿梭在村道巷陌;9036个分类垃圾桶“星罗棋布”;17个收集房、330个收集亭错落有致,构建起完善的垃圾收集网络。

源头引导,垃圾分类融入日常

4月11日一早,记者走进位于兴隆大街与挺进路交会处西北角的紫光一品小区,刚踏入大门,一处设计醒目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便映入眼帘。在小区内行走,可见每栋居民楼前也都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点,时刻提醒着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每天早上,我们的保洁员就会来到回收点,引导小区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做好分类,同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我们会综合居民们垃圾投放的正确率,定期为大家发放垃圾袋等实用的生活物品作为奖励。”益科物业公司乐陵紫光一品项目经理王娜介绍说。上个月,家住8号楼的居民王明清就领到了100个垃圾袋,他开心地说:“我入住这个小区半年多了,自从看到物业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每次扔垃圾的时候我都特别留意分类。没想到坚持下来,每个月都能领到垃圾袋,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让小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啦!”

在乡镇的垃圾收集环节,分类工作也进行了初步探索,保洁员的上门收集车上摆放着红、蓝、绿、黑四色不同的垃圾桶,在上门收集垃圾的过程中,对于纸盒水瓶等可回收垃圾会统一放到蓝色的垃圾桶内。在垃圾分类亭,不仅配备了四色垃圾桶,墙上各种图文并茂的科普知识也清晰可见。

最近,在市中街道安居社区五合小区内,一台崭新的易物宝智能回收机经常吸引居民前来围观。4月11日中午,居民杜秀梅下楼扔垃圾时路过这台机器,满脸好奇地打量着,琢磨着该如何使用它。一旁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上前,耐心引导道:“您瞧,拿出手机,用微信扫码就能轻松登上账号,这个投递口会自动打开。等您投放完垃圾,它又会自动关上,可方便啦!”说话间,杜秀梅按照指示操作,只见旁边的显示屏上,显示出她刚刚投放的纸盒的重量。工作人员告诉她:“系统会自动计算回收金额,等审核通过,钱就会直接打到您的账户里,真金白银鼓励大家做好垃圾分类!”

“目前,乐陵已在澳林湖畔花园小区、德百玫瑰园等6个小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这些成功经验还将逐步推行至其他小区,全面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水平。”乐陵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贾延国表示。

为了让垃圾分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还在公司内部建设了一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定期组织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前来参观学习,在互动大屏前,参与者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妙的垃圾分类世界。系统会灵活出题,参与者答对时,屏幕上便会展示生动有趣的动画,给予鼓励;答错的问题,系统会详细讲解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正确方法,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收获满满。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探索,目前,乐陵已构建起“政府监管、企业运作、全链覆盖、专业服务”的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置”的全流程高标准管理,居民也逐渐形成了“垃圾要分类”的观念,共同构筑起干净整齐环境的基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