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近日,临邑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对该县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以下简称“禁燃区”)进行调整,这是该县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一步。
从政策背景来看,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推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临邑县此次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正是顺应这一大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赋予城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权力,且要求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范围。临邑县此举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是对上级政策要求的有力落实。此次调整内容有诸多亮点。记者梳理发现本次调整将禁燃区将主城区“永兴大街、子愿路、开元大街、洛源路合围的区域”扩大为“四分干以东、旭光路以西、宏泰大街以北、汇丰大街以南的合围区域”西城区范围调整为“513国道以东、340国道以北以西、门刘村北向阳沟及东十二里村北干沟以南的合围区域”包含“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临盘钻井分公司驻地办公及生活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社区”区域。将原来“已稳定实现清洁取暖的区域”修改为“除上述范围外,其他已全部稳定实现清洁取暖的区域。”此外,对 “已稳定实现清洁取暖的区域” 的界定更加精准,新增动态调整原则,即通告有效期内,后续全部稳定实现清洁取暖的区域自动划入禁燃区。这一动态调整机制极具前瞻性,能更好地适应临邑县清洁能源推广进程,确保禁燃区范围与实际环境治理需求同步拓展。
这一调整对临邑县的发展意义深远。在生态环境方面,高污染燃料如含硫量高的煤炭及其制品、石油焦等的燃烧,是 PM2.5、PM10、SO₂等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划定禁燃区并禁止使用此类燃料,可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酸雨等危害,有力保护当地的森林、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在经济发展层面,看似对传统能源使用有所限制,实则为绿色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可吸引更多注重环保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升级,同时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从社会民生角度出发,良好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能降低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临邑分局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各乡镇 (街道) 代表、重点企业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20 余人参与,围绕禁燃区边界划定、高污染燃料类型界定、管控措施完善等议题广泛征求意见,对通告进行修改完善。这种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民主性,让政策更贴合实际、更具可行性,也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搭建起重要平台,激发全社会共同守护家园环境的积极性。
临邑县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决策。期待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临邑县的天空愈发湛蓝,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经济社会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为其他地区的环境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成功范例。让我们共同见证临邑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德州日报社融媒编发中心主任 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