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蹲点式宣讲“理”入人心

原标题:

我市推动理论宣讲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

蹲点式宣讲“理”入人心

志愿者枣林宣讲

宣讲进集市

丁坞镇情景剧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胥爱珍 通讯员许聪聪 李正阳

“灯越拨越亮,理越讲越明。”正值春暖花开,乐陵市各行业的理论宣讲员走进所在的企业车间、社区楼道、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开展调研,蹲点问需,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话语,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一场场深入宣讲,一次次真情互动,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在枣乡大地。

近年来,乐陵市创新推出蹲点式宣讲形式,通过深入调研群众需求,打造特色宣讲阵地,用身边事讲大道理,推动理论宣讲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心田。

企业家讲诚信

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3月30日,在乐陵市杨安镇调味品博物馆的“乐享听·诚信味宣”会客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正在举行。“调三代”企业家王志刚,拿着一包“五香粉”讲述着自己家的创业史:“诚信经营就是我们的‘五香粉’传承百年的秘诀之一。”台下20多位调味品企业家听得入神,不时点头。

作为“中国调味品第一城”,杨安镇聚集着200多家调味品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说,诚信是发展的基石。“乐享听·诚信味宣”会客厅成为他们分享诚信理念、宣讲诚信文化的主要阵地。

“我们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道德模范等组成‘味宣’诚信宣讲队,定期举办宣讲一刻钟、新思想进企业、行业沙龙、圆桌会等宣讲。”杨安镇党委副书记郝亚明介绍,会客厅所在的调味品博物馆,设有“诚信经营示范展示墙”,记录着当地企业守信经营的典型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与产业发展结合,让‘诚信’二字真正融入了企业血脉。”杨安镇产业办主任刘文雅说。目前,杨安镇已有3家企业获评山东省诚信企业,调味品产业园被列为乐陵市美德信用企业文化示范园。

青年讲里仁为美

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之前,有些居民说觉得小区冷清,现在,邻里之间熟得都像一家人。”3月29日,在市中街道新城社区的“里仁·新城青年说”空间内,青年宣讲员卜俊秀正向邻居们分享感受。

卜俊秀是乐陵市青年宣讲团的成员,每月都会在“里仁·新城青年说”空间宣讲邻里间的温暖故事。

围绕“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在哪里”,乐陵市依托市中街道新城社区文化书院设立了“里仁·新城青年说”空间,打造“里仁·新城青年说”宣讲品牌。结合社区内青年多的实际,在空间内设置青年学习吧、青听议事厅、“新城青年说”示范宣讲空间、“青云志”线上宣讲室、多媒体理论宣讲室等功能室,组建“里仁新城”文化宣讲队。

“我们把理论政策宣讲融入邻里茶话会,用身边小故事宣讲大道理,让‘与人为善’的理念深入人心。”市中街道党工委委员李爽说,目前,“里仁·新城青年说”空间已联合市委党校、团市委等,开展政策宣讲、“社区里仁·青年说”等宣讲活动126场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青年“团聚地”,满足了青年群众的理论、政策需求。

红马扎课堂开讲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3月29日,气温渐高,在朱集镇朱集村的枣林里,20多个小马扎围成一圈,80岁的“红马扎”宣讲员张彦霖正打着快板讲述冀鲁边英雄的抗战故事:“八路军来真勇敢,枣林里面打游击……”周围的群众瞪大眼睛,不时赞叹鼓掌。

“坐着马扎拉家常,道理自然入心田。”宣讲员曹晓璇说,地处冀鲁边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的朱集镇,依托红色、红枣“双红”文化资源优势,将理论宣讲融入顺口溜、山东快板、非遗展演、情景小剧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深入开展“红马扎面对面”红色文化宣传宣讲。

乐陵市充分利用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等载体,加强面向党政机关、学校、新兴领域等分众化宣讲。他们根据听众特点定制宣讲内容:给孩子们讲英雄故事,为农民讲乡村振兴政策,向党员讲党史课,还开发了沉浸式游览红色旅游景点的课程。打造了涵盖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移风易俗等多层面、多领域的宣讲工作体系,突出内容“鲜”、形式“新”、语言“土”,真正让理论宣讲“活”起来。创作推出的《做个文明人》《移风易俗让爱回归》等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理论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如今,在乐陵蹲点式宣讲不再是单向灌输,而变为精准互动,真正实现了“理”入人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