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边临镇以特色养殖促乡村振兴 养殖黄粉虫 拓宽致富路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刘宁宁)3月31日,走进陵城区边临镇王陈村的黄粉虫养殖基地,一排排养殖箱映入眼帘,工作人员正忙着给黄粉虫添加饲料,查看养殖箱的温湿度。
“养殖非常成功,现在虫卵已孵化成蛹,再有两个多月就能销售了。按照当前行情计算,这两个大棚年收入50万元不是问题。”说起黄粉虫,王陈村党支部书记王宪春滔滔不绝。
“2个大棚年增收50万元。”王宪春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因为养殖基地与济宁泗水、临沂罗庄两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养殖到规定大小后对方全部回收。“黄粉虫3个月一个生长周期,一年喂养3轮,按照一个棚一周期收入8万元计算,再加上深加工,两个棚年收入至少50万元。”据他介绍,因为黄粉虫是喂养蟾蜍的优质饲料,他们还与神头镇的德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让养殖有了“双保险”。
2024年11月,边临镇党委政府组织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及致富能人外出考察,发现黄粉虫养殖具有投资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收益见效快、饲养管理简便等优势,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保健品等领域。边临镇以德鑫党建联合体带头引领,统筹王陈村等6个村的土地、人才、资金资源,投资100万元在33亩闲散林地建设2个黄粉虫养殖大棚。另外,联合体同步建设了加工车间和成品冷库,将黄粉虫高温烘干为成品干虫,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效益。
“我们采用‘联合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村民以资金或劳动力参与,形成‘产业强、集体富、村民乐’的良性循环。”边临镇仁义店管区副书记郭涛介绍,加入联合体的6个村庄村集体均增收5万元以上。村民除通过入股分红,还能到养殖基地务工。如今,30余名村民在此就业,月收入近3000元。
近两年来,边临镇深入挖掘资源优势,鼓励各村进行特色种植、养殖。智能连栋大棚、野菜种植基地,白玉蜗牛及泥鳅养殖等项目不断涌现,各管区几乎都有了独具特色的增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