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平原县应急管理局创新工贸企业监管形式
“情景式培训”提升应急能力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董朋飞 王明君)“作业前是否进行通风和气体检测,并检查检测仪是否校准?”3月3日,德州春阳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赵云来到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对操作人员现场询问。“这是新仪器,天天使用,应该没问题,直接检测吧!”对于这一回答,赵云很不满意。他告知该员工检测前必须将检测仪开机预热30秒,然后再将探头伸进井内不同深度进行分层检测。同时,告知他不预热将无法检测底部高浓度的硫化氢,不慎吸入将瞬间致死,必须按照规范检测和施工。
这是发生在平原县工贸商业企业领域安全生产“情景式培训”上的一幕。
平原县有工矿商贸企业600余家,是全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解决就业、提供税收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但该领域因涉粉涉爆、有限空间等原因,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今年以来,平原县应急管理局积极推进落实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以上率下层层推动责任落实。同时,狠抓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明白人”培训,要求各企业培养专业安全监管队伍,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基础薄弱、专业人员紧缺、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理论培训教学枯燥、培训效果不佳等现状,以稳步提升小微企业重点岗位一线员工综合应急能力为突破口,对员工实时进行“情景式培训”。
“所谓‘情景式培训’,就是在生产一线突击检查员工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技能,让重点岗位员工能熟悉岗位风险、牢记岗位操作规程、掌握岗位隐患排除措施等,让员工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提升应急能力。”平原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秀峰说。
根据部署,平原县各工贸企业以实际场景为切入点,结合生产企业,纷纷通过案例警示、模拟演练、分层教学等方式,让重点岗位一线员工始终处于无脚本的应急演练之中,在实战中培养重点岗位一线员工“四不伤害”以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实战能力,推动企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公司将‘情景式培训’列入新员工上岗必修课,并建立‘培训—考核—复训’闭环机制,通过这一模式,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有力强化了职工的红线意识、提升了应急技能。”汇胜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曹松松说。
截至2月底,平原县各企业累计举办案例警示教育培训8场,开展火灾、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有限空间等“情景式培训”12次,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