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周永 曹明明
气温回暖,正值小麦返青关键期。2月21日,在平原县张华镇六联社村,技术人员启动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对麦田进行喷灌作业,每天可灌溉30余亩。
“当前气温还不是很稳定,去冬今春一直没有有效降雨,加上风力较大,现在抗旱保苗、促弱转壮是重点。我们可不能闲着,得抓住晴好天气,发挥喷灌水量适中、对地温影响小的优势,及时对小麦进行喷灌。”在村内经营家庭农场的刘金岭说。
刘金岭告诉记者,2015年她响应上级号召,承包了邻村的110亩成片土地,种植玉米、小麦、秋霜梨、大蒜等农作物,后来又不断扩大规模,现在已达到300多亩。2020年,她投资130万元建起了保鲜冷藏库,新建了300平方米的粮食仓储库,购置了耕、种、管、收等各类大型机械,成立了金岭家庭农场。300多亩的农田,刘金岭夫妻俩就能轻松管理,不仅如此,农忙时节还能带动不少村民就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经营的金岭家庭农场被评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2022年度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先进新型经营主体”等,她本人也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
刘金岭今年55岁,从年轻就爱学、好学,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平时除了利用各类新媒体学习农业知识以外,她还经常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她的行动也对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她积极响应县里提出的水肥一体化、冬前壮苗等新模式、新技术,开展数十个品种的对比和展示试验,率先开展水肥一体化试点并取得成功,她的农场也入选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黄淮海小麦玉米吨半粮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相信在好政策、好技术的助力下,我们的家庭农场一定会越做越好,粮食也能年年丰收。”刘金岭信心满满。